尚权推荐SHANGQUAN RECOMMENDATION

尚权推荐丨赖正值:日本刑法名家列传之西原春夫

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3-01-29

 

编者按:2023年1月26日,日本刑法学泰斗、中日刑法学交流的主要开创者西原春夫先生离世。推送此文以悼念。

 

 

(图中不破武雄应为不破武夫,高桥则男应为高桥则夫)

 

 

       西原春夫教授,1928年出生于东京都武藏野市。现年(2010年)82岁。1951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法学部,1956年在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导师是齐藤金作教授,1967年任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教授,1972任法学部部长,1982年任早稻田大学校长,同时兼任日本私立大学团体联合会会长、文部省大学设置学校法人审议会会长,作为私立大学的代表,活跃于教育界。1990年辞去早稻田大学校长职务,1998年任学校法人国士馆大学理事长,2005年任该校名誉顾问。

 

西原春夫在早稻田大学本科学习期间,负责讲授刑法课程的是齐藤金作和江家义男两位教授。熟悉日本刑法学说史的都知道,齐藤金作是主张客观主义的报应刑论者,而江家义男则是主张主观主义的教育刑论者,两位教授在各自的课堂上相互批判,令年轻的西原春夫感到十分有趣。特别是齐藤金作在讲授刑法时常常展开高度的人性论和人生观,对西原春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西原春夫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选择了齐藤金作作为导师。齐藤金作曾长期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具有德国式的刻板、严格作风。据说西原春夫刚到研究生院不久,就被齐藤叫到研究室,齐藤说:“不要参加司法考试了,和我一起读德文原著!”于是,在齐藤教授的指导下,西原春夫逐句研读了梅茨格尔的《刑法教科书》和韦尔策尔的《德国刑法纲要》等当时德国最新的刑法著作,并用德文撰写了《日本的刑法》一文,载于德国弗莱堡大学外国国际刑法研究所编辑出版的《现代外国刑法》一书。此文是西原春夫作为刑法研究者迈出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962年,西原春夫以《间接正犯的理论》一文获得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赴德国弗莱堡大学留学,导师是大名鼎鼎的耶赛克教授。按照西原春夫的回忆,当时他去德国留学的目的,一是调查德国刑法全面修改的工作经过,二是研究德国法院对交通事故案件中过失认定标准的实际运用,三是体验德国法律背后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四是思考今后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经过两年的留学生活,西原春夫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日本的刑法学已经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不宜再用德国的方法重复研究德国学者所研究的问题,应该更关注用日本的方法来解决日本的问题;二是应当重视判例的作用,过去日本自认为是成文法国家,理论上对法院判例不够重视,甚至最高法院也经常无视自己过去已经作出的判决,得出相互矛盾的裁判结论,然而西原春夫发现,德国同样是成文法国家,但却高度关注法院的判例,由此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来调整刑法理论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因此,西原春夫主张刑法理论应重视对判例的研究,并展开对判例的监督,以完善和细化刑法理论。

 

1964年,西原春夫回国,此时正是日本开始经济高度增长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变迁之下,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类似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的情况)。尤其关于企业过失责任的范围,发生了新旧过失论的争论,西原教授再次站在了学说史发展的前端,他与其他一些年轻学者一起展开了新过失论,充分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德国刑法理论中的信赖原则导入了日本,并用之于交通犯罪的过失论研究,这在当时属于开创性的研究,如今,学界无不承认西原教授在交通犯罪过失论上的“第一人”的地位。西原春夫于1969年出版了《交通事故与信赖原则》一书,这是信赖原则首次系统地介绍到日本,一年之后,日本法院就出现了根据信赖原则认定交通过失犯罪的判例,其对司法实务影响之大,由此可知。

 

西原春夫的刑法理论高度关注社会实际和司法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证色彩,文风也非常平实简朴。他不像六十年代以前的学者那样喜欢使用高调华丽的词汇来进行宏大叙事,也不使用武断的语气来得出惊世骇俗的极端结论,他的书中关注的都是具体的问题,喜欢列举各种学说并作出评论,细致完备,不厌其烦,这或许与他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身份有关吧。

 

西原春夫的刑法哲学是人本主义。关注人本身,这是西原刑法学的一个重要的法哲学基础。按照西原春夫的观点,刑法只不过是“必要的恶”,也就是说,对刑法的哲学评价是负面的,刑法本质上是“恶”,虽然必要,但必须严格限制,由此展开了谦抑主义和法益保护主义。西原春夫还指出,即使是危害国家和社会法益的犯罪,其刑罚依据也不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而只能是国民的需求。人性论、人本主义的观点,贯穿了西原春夫的整个刑法哲学,这一点我们稍微读一读西原春夫的《刑法的根基与哲学》(中文版顾肖荣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就知道了。据说,西原春夫在一次讲座上对听众说:“没有健康人性的法学家是非常危险的。”这句话很值得人们深思。

 

 

西原教授热心于中日刑事法交流,这在中国法学界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西原教授和武汉大学的马克昌教授保持着密切的友谊关系,最近几年,西原教授常常往来于中日两国之间,筹办各种学术交流研讨活动。西原教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果,通过交流,日本了解了中国的刑事法在制度和观念上的进步,中国刑事法理论中的一些有特色之处,对日本也不无借鉴意义。不过中国的获益可能更大,通过交流,中国刑法学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研究的层次和品位,特别是一些概念、范畴、乃至命题、结论的引进,对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深远影响,有的甚至已经对中国的司法实务产生影响。例如日本法院在判例中提出的“机器不能被骗”的命题,在中国司法机关中就有众多的支持者。在刑事违法性、犯罪过失、共犯论、罪数论、量刑论等领域,日本的理论可以带给中国很多有益的启示。这种交流同时也推进了中国刑法学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现在中国与德国的刑事法交流也正是方兴未艾之时,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我们没有事先从日本的教科书上了解到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客观归责、信赖原则等概念的话,我们和德国学者的交流将会比现在困难得多。

 

 

  西原春夫教授的代表作:

 『間接正犯の理論』成文堂 1962年
 『刑事法研究全2巻』成文堂 1967年
 『交通事故と信頼の原則』成文堂 1969年
 『犯罪各論』筑摩書房 1974年
 『交通事故と過失の認定』成文堂 1975年
 『刑法総論』成文堂 1977年
 『刑法の根底にあるもの』一粒社 1979年(中译本译名为《刑法的根基与哲学》,译者顾肖荣教授)
 『法律学を学ぶ意義』成文堂 1986年
 『道しるべ』講談社 1988年
 『早稲田の杜よ永遠に』小学館 1995年
 『犯罪実行行為論』成文堂 1998年
 编著有:
 『刑事政策講座全3巻』成文堂 1971年~1972年
 『刑法学 全6巻』有斐閣 1977年~1978年
 『現代刑法講座全5巻』成文堂 1977年~1982年
 『判例刑法研究全8巻』有斐閣 1980年~1983年

 

来源:悄悄法律人 

作者:赖正值

 

编者按:2023年1月26日,日本刑法学泰斗、中日刑法学交流的主要开创者西原春夫先生离世。推送此文以悼念。

 

图片

 

图片

(图中不破武雄应为不破武夫,高桥则男应为高桥则夫)

 

       西原春夫教授,1928年出生于东京都武藏野市。现年(2010年)82岁。1951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法学部,1956年在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导师是齐藤金作教授,1967年任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教授,1972任法学部部长,1982年任早稻田大学校长,同时兼任日本私立大学团体联合会会长、文部省大学设置学校法人审议会会长,作为私立大学的代表,活跃于教育界。1990年辞去早稻田大学校长职务,1998年任学校法人国士馆大学理事长,2005年任该校名誉顾问。

 

西原春夫在早稻田大学本科学习期间,负责讲授刑法课程的是齐藤金作和江家义男两位教授。熟悉日本刑法学说史的都知道,齐藤金作是主张客观主义的报应刑论者,而江家义男则是主张主观主义的教育刑论者,两位教授在各自的课堂上相互批判,令年轻的西原春夫感到十分有趣。特别是齐藤金作在讲授刑法时常常展开高度的人性论和人生观,对西原春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西原春夫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选择了齐藤金作作为导师。齐藤金作曾长期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具有德国式的刻板、严格作风。据说西原春夫刚到研究生院不久,就被齐藤叫到研究室,齐藤说:“不要参加司法考试了,和我一起读德文原著!”于是,在齐藤教授的指导下,西原春夫逐句研读了梅茨格尔的《刑法教科书》和韦尔策尔的《德国刑法纲要》等当时德国最新的刑法著作,并用德文撰写了《日本的刑法》一文,载于德国弗莱堡大学外国国际刑法研究所编辑出版的《现代外国刑法》一书。此文是西原春夫作为刑法研究者迈出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962年,西原春夫以《间接正犯的理论》一文获得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赴德国弗莱堡大学留学,导师是大名鼎鼎的耶赛克教授。按照西原春夫的回忆,当时他去德国留学的目的,一是调查德国刑法全面修改的工作经过,二是研究德国法院对交通事故案件中过失认定标准的实际运用,三是体验德国法律背后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四是思考今后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经过两年的留学生活,西原春夫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日本的刑法学已经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不宜再用德国的方法重复研究德国学者所研究的问题,应该更关注用日本的方法来解决日本的问题;二是应当重视判例的作用,过去日本自认为是成文法国家,理论上对法院判例不够重视,甚至最高法院也经常无视自己过去已经作出的判决,得出相互矛盾的裁判结论,然而西原春夫发现,德国同样是成文法国家,但却高度关注法院的判例,由此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来调整刑法理论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因此,西原春夫主张刑法理论应重视对判例的研究,并展开对判例的监督,以完善和细化刑法理论。

 

1964年,西原春夫回国,此时正是日本开始经济高度增长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变迁之下,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类似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的情况)。尤其关于企业过失责任的范围,发生了新旧过失论的争论,西原教授再次站在了学说史发展的前端,他与其他一些年轻学者一起展开了新过失论,充分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德国刑法理论中的信赖原则导入了日本,并用之于交通犯罪的过失论研究,这在当时属于开创性的研究,如今,学界无不承认西原教授在交通犯罪过失论上的“第一人”的地位。西原春夫于1969年出版了《交通事故与信赖原则》一书,这是信赖原则首次系统地介绍到日本,一年之后,日本法院就出现了根据信赖原则认定交通过失犯罪的判例,其对司法实务影响之大,由此可知。

 

西原春夫的刑法理论高度关注社会实际和司法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证色彩,文风也非常平实简朴。他不像六十年代以前的学者那样喜欢使用高调华丽的词汇来进行宏大叙事,也不使用武断的语气来得出惊世骇俗的极端结论,他的书中关注的都是具体的问题,喜欢列举各种学说并作出评论,细致完备,不厌其烦,这或许与他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身份有关吧。

 

西原春夫的刑法哲学是人本主义。关注人本身,这是西原刑法学的一个重要的法哲学基础。按照西原春夫的观点,刑法只不过是“必要的恶”,也就是说,对刑法的哲学评价是负面的,刑法本质上是“恶”,虽然必要,但必须严格限制,由此展开了谦抑主义和法益保护主义。西原春夫还指出,即使是危害国家和社会法益的犯罪,其刑罚依据也不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而只能是国民的需求。人性论、人本主义的观点,贯穿了西原春夫的整个刑法哲学,这一点我们稍微读一读西原春夫的《刑法的根基与哲学》(中文版顾肖荣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就知道了。据说,西原春夫在一次讲座上对听众说:“没有健康人性的法学家是非常危险的。”这句话很值得人们深思。

 

图片

 

西原教授热心于中日刑事法交流,这在中国法学界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西原教授和武汉大学的马克昌教授保持着密切的友谊关系,最近几年,西原教授常常往来于中日两国之间,筹办各种学术交流研讨活动。西原教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果,通过交流,日本了解了中国的刑事法在制度和观念上的进步,中国刑事法理论中的一些有特色之处,对日本也不无借鉴意义。不过中国的获益可能更大,通过交流,中国刑法学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研究的层次和品位,特别是一些概念、范畴、乃至命题、结论的引进,对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深远影响,有的甚至已经对中国的司法实务产生影响。例如日本法院在判例中提出的“机器不能被骗”的命题,在中国司法机关中就有众多的支持者。在刑事违法性、犯罪过失、共犯论、罪数论、量刑论等领域,日本的理论可以带给中国很多有益的启示。这种交流同时也推进了中国刑法学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现在中国与德国的刑事法交流也正是方兴未艾之时,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我们没有事先从日本的教科书上了解到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客观归责、信赖原则等概念的话,我们和德国学者的交流将会比现在困难得多。

 

 

  西原春夫教授的代表作:

 『間接正犯の理論』成文堂 1962年
 『刑事法研究全2巻』成文堂 1967年
 『交通事故と信頼の原則』成文堂 1969年
 『犯罪各論』筑摩書房 1974年
 『交通事故と過失の認定』成文堂 1975年
 『刑法総論』成文堂 1977年
 『刑法の根底にあるもの』一粒社 1979年(中译本译名为《刑法的根基与哲学》,译者顾肖荣教授)
 『法律学を学ぶ意義』成文堂 1986年
 『道しるべ』講談社 1988年
 『早稲田の杜よ永遠に』小学館 1995年
 『犯罪実行行為論』成文堂 1998年
 编著有:
 『刑事政策講座全3巻』成文堂 1971年~1972年
 『刑法学 全6巻』有斐閣 1977年~1978年
 『現代刑法講座全5巻』成文堂 1977年~1982年
 『判例刑法研究全8巻』有斐閣 1980年~1983年

 

来源:悄悄法律人 

作者:赖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