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权推荐SHANGQUAN RECOMMENDATION

尚权推荐丨刘哲:犯罪能否避免?

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3-04-14

 

很多人犯罪之后都非常懊悔,也经常会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那样做。

 

但是,真的么?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那么他一定不会那么做么,或者说犯罪能够被避免么?

 

比如,交通肇事罪,今天发生交通事故了,但一问他,超速的问题,还是酒驾的问题,一起他眼中违章的问题,其实都不是第一次了。

 

今天发生交通事故是偶然,但违反交规其实是经常的。

 

那么这个犯罪就很难避免,因为侥幸心理无法避免。

 

有的人开车不太注意,别人就会说早晚要出事,这个早晚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有的人在廉洁自律上放松警惕,那也是早晚要出事,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这样来说,这些犯罪其实都具有不可避免性。

 

但是我们进一步来说,在他第一次不注意的时候,或者放松警惕的时候,如果有人制止,或者自己及时改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越陷越深。

 

但问题是在当时的那个场合未必能够被发现,因此外力有时候很难阻止。

 

甚至第二次、第三次还是没有被发现,这个时候放松的警惕就会越累越松,因为他感觉好像外界的约束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他律可能存在漏洞,此时的自律就会进一步放松。

 

超市盗也是这个原理,绝大部分的顾客其实都知道超市里有摄像头,他也知道自己故意漏扫码的行为可能被拍下来,但是他们以为超市里的人太多了,保安可能看不过来吧。

 

尤其是第二次第三次还是没人找的时候,似乎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也似乎发现了一个漏洞,然后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胆。

 

我们的建议就是及时提醒,最好机器能够自动提醒,让他知道自己根本是偷不出去的,一偷就会被发现,这样一来侥幸心理就会下降,从而在他律的作用下产生自律。

 

其实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超市购物中的自律,一方面是收银员,另一方面就是超市安全门的提醒机制,只要不结账的物品经过报警器就会响,我们脑子里只要记得还有这个事,就会规规矩矩的买东西。

 

但是由于自助结账机的漏扫率问题,就会让一些喜欢对账的顾客发现,有时候没有扫也可以出去,且警报并未响起。

 

但此时是报警器临时坏了呢,还是怎么回事呢?一般的顾客是无从知晓的。

 

但只要他去尝试再次漏扫就会印证自己的猜测,那个自动报警的机制已经失灵了。

 

这种监督机制的失灵就会让我们自律的意识也同时失灵,从而使贪念的魔盒子打开,只有极强的自律才能够约束得住这样的贪念。

 

因此,他律失灵是自律失灵的重要前提。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自律必须以他律为前提,那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哪里去了?

 

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仍然存在,但只有意志力极强的人才能做到表里如一,才能做到慎独。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慎独的,这是对君子的要求,是一种对道德自律极高的要求。

 

犯罪似乎是一时冲动,一时侥幸心理,一时失控。

 

当我们想要避免犯罪发生的时候,往往是追悔不及的时候,往往是觉得完全得不偿失的时候。

 

我们在为自己不值,就因为这么点事就把自己给毁了,葬送了几十年的付出,让自己身败名裂,这样值得么?

 

有的时候只是逞一时之重、一时之快,收益的性价比是完全划不来啊。

 

当然这是因为已经被抓到,已经在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人们在犯罪的时候,往往并不去想象被抓到的时候,往往是想象不会被抓到的效果。

 

在这一点当然是过于自信的,因为太相信自己根本不会被抓到了。

 

如果知道自己当然会被抓到,那么当然的不愿意干。

 

那我们有什么样的理由,相信自己真的不会被抓到呢?

 

这样往往是一种过于自信的心理,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这种盲目的乐观让自我麻痹,从而为犯罪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

 

想要避免犯罪,那是因为自己面临无法逃避的刑罚,让自己悔不当初,并不是后悔自己犯下的罪行,而是后悔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抓到。

 

也就是以前其实是对违法必究、有罪必罚没有十足的信心,觉得不过是摆摆样子,未必会动真格的。

 

那些躲避几年风声,然后就像没事人的人确实存在,让自己对刑罚的必然性没有信心,也就是犯罪打击的精确性、及时性不足,让犯罪预防作用有所下降。

 

但是上述种种不管怎么说都是外因,最根本的还是内心。

 

难道行为人就不想成为守法公民,一般人当然是想。

 

但是没有刑罚的疼痛感,可能这个想法就不是那么强烈。

 

人们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珍惜。

 

这主要是对未来缺乏想象力,对犯罪的严重后果缺乏想象力,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没有强烈的同情心,对自己所带来的损失没有明确的认知,想象不出来人生轨迹都可能发生扭转的巨大影响。

 

也就是对未来没有清晰的预判,有一点浑浑噩噩,对什么事都不是那么上心。

 

以这样的心态避免犯罪可能么,在犯罪也可,不犯罪也可的情况下,可能就因为一点点的欲望想要满足,就想去赶快满足自己。

 

也就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耐心,如果有延迟满足的耐心,就会给自己考虑后果留下必要的时间。

 

但是马上就要,就会让自己无暇思考。

 

比如熟人之间的强奸罪,对方已经明确拒绝甚至反抗,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性欲而不顾对方的感受,那么就会铸成大错。

 

但是如果有一定的忍耐力和想象力,就会想到这个事做完了,自己就会成为一名强奸犯,进而就会去想自己的铁窗生涯,已经出狱之后也要永远带着强奸犯的帽子生活,很容易导致妻离子散,众叛亲离。

 

如果能够给自己一点时间想象到这些,那么犯罪的冲动多半就已经下降。

 

所谓的冷静无非就是再多思考五秒钟,去思考那些最坏的结果。

 

如果还是问我如何能够避免犯罪的发生,那么深呼吸五秒钟想想后果你再试试。

 

 

 

来源:刘哲说法

      作者:刘哲,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