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4-12-26
摘要
刑事立法修订并不是国内社会发展的单向性反映,经济全球化与治理一体化决定了国际视域与国际因素对一国刑事立法的直接促动,我国洗钱罪的多次修订均是“国际因素国内化”的典型体现。国际因素为国内立法完善提供了契机与动力,属于面向无国别的犯罪生成进行有效治理的功能呈现。与此同时,国际因素的国内影响也会带来刑事立法的频繁动态调整、零散性所致的体系欠缺、集体法益过度彰显、强调刑事打击和刑罚扩张适用的潜在隐忧。我国在融入国际社会和承担大国责任的同时,应当注重国际因素与国内法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谨慎的积极主义刑法观之下进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现国际因素立法传导下的国内刑事法治理性回应,避免为了迎合国际因素要求而无视本土立法体例及其传统,防范刑事惩罚脱逸刑法教义学分析的不当情形。
关键词:洗钱罪;国际因素;国内法治;全球治理
一、我国洗钱罪立法修订的国际因素回应
三、国际因素促动国内洗钱罪修订背后的另行反思
四、国际因素促动国内洗钱罪修订的理性回应
结 语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拉近了国际与国内之间的距离,伴随防治策略的彼此关涉和一体推进的解决格局,法治化治理已经不仅仅囿于国内法律事务及其问题的解决,而是需要立足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进行协调一致地统筹考量。FATF对我国反洗钱互评估及提出的整改要求,直接促进了我国洗钱罪的立法修订,这是国际因素促进国内法律完善的典型体现,值得我们关注此类立法动因及其法治化运行的实践情形。国际因素与国内立法的内在关系,具有促进一国法律制度科学完善的契机和动力,对推动国内法治的国际接轨与犯罪有效治理发挥着重要的实践价值。但是,由于国际因素背后的辐射面较广和活跃程度较强,如何对国际因素进行筛选与合理性吸纳,是国内刑法适应性调整之下需要慎重考量之事,在此情形下对刑事司法的扩张可能应保持一份戒备之心。从现阶段来说,洗钱罪背后的国际因素带来刑事立法的变动跟随,静态层面的立法调整带来了前半篇文章,但是国内法治如何理性回应的思考仍将持续下去。难以否认,国际因素对国内刑事法治的影响有其边界,应当在国内法接纳中进行本土化的审视,并以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对接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转化。洗钱罪作为国际因素影响刑事立法与司法认定的缩影,给我们提供了透视背后互动关系的实践素材,同时也让我们充分辨识刑事立法发展与规范适用的价值准则,从而在利弊两存的权衡之中作出理性抉择。
来源:《政法论坛》2025年第1期
作者:陈伟,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