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5-02-18
2025年2月17日晚,尚权周学习如期进行。尚权律师事务所北京总所、深圳分所、厦门分所、合肥分所多位律师、律师助理参与了本次学习。同时,本次周学习对外开放报名,六十余位律师同仁在线一同参加。
本次学习的主题为《生成式AI技术解析及其在刑事律师办案中的增效路径——从Deep Seek谈起》,由北京尚权(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尚权刑辩学院副秘书长、尚权毒品犯罪研究与辩护部副主任张雨扬担任主讲人。
张雨扬以Deep Seek 成为法律界热点话题为切入点,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刑事辩护中的应用探讨。她通过普及使用AI的必备常识,详细阐述了生成式AI技术的原理及局限。同时,她结合具体案例,对刑事辩护中经常使用AI的八大场景进行演示,直观呈现了生成式AI在提升刑辩律师工作效率、开拓工作思路等方面的优势,指出了生成式AI存在法律数据更新滞后、“幻觉”(编造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最后,张雨扬分享了“AI对不同资历律师的影响”“AI并非逆天外挂”以及“AI或增加律师工作量”三点使用体会。
张雨扬的分享,引发参会律师对技术赋能刑事辩护的共鸣,参会律师积极分享了在工作中使用AI的困惑与心得。
北京尚权(厦门)律师事务所主任于天淼律师从四个方面发表了与谈观点:第一,从数据库角度来说,法律垂类大模型在法律法规搜索和案例检索方面表现较为优秀,而Deep Seek等非垂类大模型的推理能力更为优秀,可以结合使用;第二,从模型能力来讲,无论是通用模型还是推理模型,都存在无中生法条的情况,法律文书写作和推理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使用时需要逐条核对法律出处;第三,从提问的角度来看,AI是需要指导训练的律师助理,只有不断加强训练AI的思维逻辑,才能引导它胜任助理角色;第四,从使用范例来看,AI在类案辩点分析、图表制作、法律文书解构方面的表现能力优秀,但在刑事法律文书写作方面表现逊色。此外,于律师指出,对于青年律师,生成式AI技术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刑辩律师只有专注提升逻辑思考、培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技能,善于运用AI辅助提升办案效率,才能拥抱更好的未来。
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对本次周学习进行总结。他指出,通用模型在刑事辩护专业场景中实用性有限,法律垂类数据库在检索精准度等方面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他认为,AI将陆续接替律师完成阅卷笔录、文书翻译、案例检索等基础性工作,但证据分析、出庭辩护等核心工作仍需律师主导。他表示,推动本地部署搭建法律专业化数据库、开发证据链自动化分析AI工具以及探索人机分工的协作模式是未来布局方向。
本次学习持续了2小时,通过张雨扬深入而系统地讲授,与会人员对生成式AI技术如何增效刑事律师办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