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权研究SHANGQUAN RESEARCH

尚权研究丨于天淼:职务侵占案件无罪的主要裁判理由及辩护要点分析——基于93篇无罪案例进行大模型分析(1)

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5-03-12

于天淼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北京尚权(厦门)律师事务所主任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在职务侵占类案件中,审判机关做出无罪判决通常基于对主客观要件的严格审查及证据充分性的判断。本文通过分析93个职务侵占案件中审判机关认定的无罪理由,探讨了辩护律师在此类案件中可考虑采用的辩护策略。在进一步整理辩护要点前,笔者对alpha数据库中职务侵占类案件的整体数据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职务侵占类案件的缓刑率、免处率和无罪率均显著低于全部刑事案件的相关比率。从数据上看,对职务侵占类案件进行有效的辩护在刑事案件中显得意义更为重大。

 

以alpha案例库为搜索平台,检索案由为职务侵占罪的一审、二审及再审判决书,截止2024年10月29日,共检索到法律文书36866份。

 

其中,有缓刑案件15086件,免予刑事处罚538件,无罪案件93件。

 

 

经过简单计算,职务犯罪案件的缓刑率为40.92%,免处率为1.46%,无罪率为0.25%,虽然该统计并不全面,但从比例上来看,远高于从alpha平台检索全部刑事案件的缓刑率35.67%、免处率1.03%与无罪率0.057%。

 

 

本文是职务侵占案件无罪的主要理由及辩护要点分析的第一篇:以下结合10个典型案例,总结无罪理由及对应的辩护要点,并附案例依据及裁判要旨。

 

一、缺乏非法占有目的

 

核心要点:行为人主观上无非法占为己有的故意,或存在合理的经济纠纷。

 

案例依据: 

 

1. 张某某职务侵占案((2023)陕01刑终349号)  

 

案情:张某某作为公司监事收取沙场转让款后未全额返还,被控侵占63万余元。 

 

裁判理由:“在案证据无法证明张某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双方存在经济纠纷。”  

 

辩护策略:强调行为人与公司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资金未返还系因财务争议,非恶意侵占。

 

2. 段琪桂职务侵占再审案((2021)粤刑再1号)  

 

案情:段琪桂受委托转让股权被控侵占国有资产。 

 

裁判理由:“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行为系行使股东权,无侵占故意。”  

 

辩护策略:提供书面协议证明行为合法性,否定主观恶意。

 

二、证据不足或证据链条不完整

 

核心要点:指控证据未能形成完整链条,无法排除合理怀疑。

 

案例依据: 

 

3. 王成军、钱姝职务侵占案((2019)苏0804刑初419号)  

 

案情:被控侵占员工保证金31万余元。 

 

裁判理由:“自诉人未能证明款项被实际侵占,账目显示保证金仍存于公司。”  

 

辩护策略:提交财务交接记录,证明资金流向未脱离公司控制。

 

4. 姚旭芳、沈绪芝职务侵占案((2016)豫0311刑初207号)  

 

案情:公司376万元资金转移被指控为侵占。 

 

裁判理由:“财务凭证缺失,无法证明资金用途非法,存在未入账的合理可能。”  

 

辩护策略:指出财务交接混乱,质疑鉴定报告完整性。

 

三、存在经济纠纷或民事法律关系

 

核心要点:案件本质属民事纠纷,不应上升为刑事犯罪。

 

案例依据: 

 

5. 何灵豪职务侵占案((2019)桂01刑终197号)  

 

案情:项目经理虚报油费38万余元被控侵占。 

 

裁判理由:“存在垫资及未结清债务,可能系民事债权债务关系。”  

 

辩护策略:提交垫资凭证,主张行为系追索合法债权。

 

四、财产归属不明确或未侵犯公司财产

 

核心要点:涉案财产权属存疑,或未实际损害公司利益。

 

案例依据: 

 

6. 赵安庆职务侵占案((2020)晋0181刑初76号)  

 

案情:赵安庆将公司补偿款245万元转入个人账户。 

 

裁判理由:“补偿款系赔偿个人名下公司损失,未侵害合作方权益。”  

 

辩护策略:证明补偿对象为个人独资公司,与合资项目无关。

 

7. 熊绪军、熊绪刚职务侵占案((2019)鄂0116刑初33号)  

案情:伪造签名转让股权被控侵占138万元。 

 

裁判理由:“股权属股东个人权利,非公司财产,不构成职务侵占。”  

 

辩护策略:区分股权与公司资产,强调侵害对象为股东而非公司。

 

五、行为符合公司规定或职务权限

 

核心要点:行为系职务行为或经公司授权,未超出职权范围。

 

案例依据: 

 

8. 汇金公司、冯韬再审案((2023)新刑再1号)  

 

案情:冯韬转移2930万元贷款被控侵占。 

 

裁判理由:“资金用途为公司经营,且有足额担保,未谋取个人利益。”  

 

辩护策略:提供公司决议文件,证明资金流转符合经营需要。

 

六、金额未达法定标准或未造成损失

 

核心要点:涉案金额未达入罪门槛,或未实际造成损失。

 

案例依据: 

 

9. 郭军、王施平盗窃再审案((2020)粤19刑终377号)  

 

案情:收银员通过虚假操作侵占商品价值8160元。 

 

裁判理由:“职务侵占罪起刑点为6万元,本案金额不足,不构成犯罪。”  

 

辩护策略:精准计算金额,援引司法解释否定入罪可能。

 

七、财务制度混乱或账目不清

 

核心要点:公司财务管理不规范,难以认定侵占事实。

 

案例依据: 

 

10. 姚旭芳、沈绪芝案(同前)  

 

裁判理由:“财务交接不全,账目混乱,无法排除合理怀疑。”  

 

辩护策略:质疑财务证据的客观性,主张公司自身管理问题。

 

总结:辩护律师的核心策略

 

1. 主攻主观要件:通过书面协议、垫资记录等否定“非法占有目的”。 

 

2. 瓦解证据链条:针对财务凭证、审计报告的漏洞提出质疑。 

 

3. 民事化处理:强调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避免刑事介入。 

 

4. 精准法律适用:区分股权与公司资产、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 

 

5. 金额计算辩护:严格核对涉案金额是否达到法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