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权研究SHANGQUAN RESEARCH

高文龙:我的2024

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5-03-26

 

旷日持久的陈云等人涉黑案,终于在一月份迎来法庭辩论。这个案件,是尚权建所以来投入人员最多、案件体量最大、庭审时间最长、涉案罪名最多、时间跨度最远的一个案件。办理这个案件,尚权律师团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尤其是各位出庭的年轻律师,表现十分出色,让人欣慰。孙艳秋律师为了维护自己当事人的利益,始终据理力争,寸土不让;刘书硕律师面对法庭违法审判,态度强硬,毫不退缩;宋立翔律师对全案近两千本卷熟谙于心,倒背如流。经常有人在休庭的时候追着他问:宋律师,有份证据,我忘记在哪本卷里,你能不能告诉我?杨岚律师打字如飞负责庭审记录,在87天的庭审中,敲碎一台电脑,做了3518页庭审笔录,合计305万字,平均每天35000字,每小时4300余字。全面、准确的记录,成为各辩护人开庭的重要依据。我怀疑,这个庭审记录,可能比法院版的庭审笔录还要详尽。

 

回老家过年,亲朋好友众多,年味十足,热热闹闹,好处十分明显,可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容易喝醉。二零二四年腊月二十九,我中午和晚上连续喝了两场大酒,一直到正月初三才彻底缓过来,过程之悲惨,无法言表。

 

出国团建,几乎是尚权律师事务所每年的规定动作,团建时间一般安排在一月份。但2024年一月份比较特殊,很多律师都在云南开庭,所以团建推迟到3月份,地点为日本。于我而言,每次制定团建、旅游、休假计划都很纠结,担心法院突然通知开庭,担心当事人临时有紧急事务需要见面,等等。但是当我到了日本,才发现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当事人没那么多急事,法院不会专门挑那几天开庭,自己也没那么重要,被很多人惦记。

 

团建期间,平时难得一见的同事朝夕相处,会加深了解。跟我同住的兄弟,整个2023年看起来都特别忙。我问他忙什么,他说读书、办案、讲课,过得很充实。看到他在日本团建期间,每天晚上还读书、看卷、写辩护词,我信了。

 

四月份,连续几个周末,为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担任评委,并受组委会安排,在揭幕式表演赛和颁奖环节担任嘉宾。这是一项公益性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由北京市教委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承办。赛事组织之严密、参赛选手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每年的比赛,都会有那么几个选手脱颖而出,被评委交口称赞:这个学生,穿上袍子就是律师,换上制服就是公诉人!对我而言,有个疑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多优秀的法科生源源不断的进入司法机关,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意难平?

 

五月二日,在江苏徐州沛县,参加好友颜世军律师的葬礼。近年来,律师因病早逝的消息屡见报端,令人扼腕。其中,蒋勇律师的去世,最为震动。几乎所有律师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悼念。人生百年,倏忽而过。律师这个职业很难,刑事辩护律师更加不易。当事人付出重金,把最亲近之人的自由、财产甚至生命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作为刑事辩护律师,办理每一个案件,都要竭尽全力,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勇敢尽责,为当事人争取利益最大化,这既是律师本分,也是刑事辩护的最低要求。当然,律师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会排遣。实现法治需要有人努力,更需要有人持续努力,所以,保持健康特别必要。

 

一个二审洗钱案件,历经三次开庭,终于在六月份结束。这个案件的庭审,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一直以为,经济发达的地方,法治会更好,毕竟这些地方有钱,可以吸引更优秀的法律人才,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一个地方的法治发达程度,很可能与经济发展成反比。

 

这个案件第一次开庭前,书记员通知我,上午11点开始开庭。我很奇怪,问书记员,为何这么晚才开始,几点休庭,下午还继续开吗?书记员说,12点休庭,下午合议庭有别的安排,不继续开庭。书记员还说,以他们的经验,这个案子一个小时肯定能开完。

 

我很震惊,我提交了排非申请、召开庭前会议申请、调取证据申请,一年来,合议庭没给我任何答复,他们就打算在一个小时内把庭开完?

 

开庭时,让我更震惊的事出现了,检察官居然视频参加庭审。我彻底懵了,赶紧让同事帮忙查询,是不是法律已经修改,刑事案件检察官可以毫无理由的视频出庭,而我还不知道。

 

由于合议庭的两位法官是上游犯罪案件的合议庭组成人员,我申请他们回避,光这个问题,就讨论了40多分钟。最终审判长宣布休庭,下次开庭时间另行通知。

 

第二次开庭,审判长一上来就宣布上次庭审作废,重来。于是我又重新申请回避,申请排非。排非的事说到一半,审判长突然宣布休庭,10分钟后合议庭宣布,由于辩护人申请排非,庭审改为庭前会议,所有旁听人员退庭。庭前会议上,对于各项程序问题,争论的十分激烈,审判长不停的重重敲击法槌,向我宣示主权。

 

这个案件中,最令我大开眼界的,是出庭检察官的神奇理论。在被告人陈述完被非法取证的时间、地点、人员等线索后,她居然说,被告人没有证据证明曾经被刑讯逼供,因此排非理由不成立。看来,经济发达的地方就是不一样,连法律解释都与众不同。

 

2024年度尚权“梦想启航”刑辩新人集训营于7月份在北京举办。新人入职后集中培训,是尚权的传统。通过集训,让新入职的年轻人,感受刑事辩护,了解律师的基本流程,以最短时间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熟悉新的角色。新人培训依托的是真实案件材料,每个人都深度参与其中,不断进行角色转换,充分体验会见、阅卷、发问、质证、法庭辩论的全流程工作。导师的工作,除了讲解各个板块的基本原理,还要对模拟演练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传授经验。我一直觉得,多参与模拟演练,在众人面前出出汗、红红脸,是行之有效的进步方式。毕竟,在模拟法庭中出丑,比在办案中犯错要好。

 

应好友王冠军律师之邀,参加内蒙古理想律师事务所三十周年庆典。古人云:三十而立。可见,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三十岁是个很重要的年龄。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个律师事务所经营三十年,同样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在庆典的授课环节,顾永忠教授作了《程序性辩护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讲座列举了程序性辩护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厘清了程序性辩护的理念误区、认识误区,指出了程序性辩护的要点和方法,发人深省。其实,最近几年,刑事辩护的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多数案件已经由对抗为主,转变为协商为主。程序性辩护,有时是手段,有时是目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无论对抗还是协商,都不能忘记为当事人服务这个初心,否则,就背离了律师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9月9日,律师事务所召开庆典,热烈祝贺创始人张青松律师执业三十周年。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尚权律师事务所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法学泰斗樊崇义教授亲临现场,“京城四少”时隔多年之后再度聚首。对我而言,张青松律师既是同事,也是大哥,还是人生和事业的导师。张律师的很多办案理念,深深影响着我。尤其是他说的,作为刑事辩护律师,在法庭上说的每个事实,都要有证据证明,讲的每个观点,都要有法律依据,一直是我的办案指南。以至于我与人闲聊,都会经常问:你说这话有什么依据吗?

 

10月22日,应车浩教授邀请,前往北大讲授《控辩审实务》课,一同授课的还有北京检法系统优秀的检察官和法官。《控辩审实务》课是车浩教授主持的实践课,既不同于模拟法庭竞赛,也不同于法律诊所课程。《控辩审实务》课,使用真实案例,但不纠结于证据和程序,正反双反只针对案例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论辩。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都是优中之优,北大又是法学教育传统强校,这些选修《控辩审实务》课的学生,经过深厚的法学理论熏陶之后,在论辩中的表现极为出色。为了准备《控辩审实务》课,我花费了大量时间,重新熟悉案情,仔细研究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检索大量案例,了解司法裁判思路、逻辑和趋势。一个月下来,感觉自己亦收获颇丰。也许,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拾壹

11月8日,应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老师邀请,参加桂客年会夜话暨刘桂明老师新书《有言在后》发布仪式。刘桂明老师是中国律师行业的观察员,也是中国律师行业的思考者。《有言在后》这本书是他这些年思想集大成的作品,值得细细品读。对律师而言,著书立说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值得为之努力。但写书又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只能望而却步。尚权律师事务所鼓励律师多思考,多动笔,多记录。2024年,全所原创文章总共120余篇,较上年有大幅增长。受同事们的影响,我也频繁动笔,全年共发表原创文章十篇,内容主要集中在刑诉法修订上。其中,关于废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文章,引起广泛讨论,甚至进入高校研究生教学课堂。还有一篇关于刑讯逼供的文章,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大家直呼,从未想过世间居然有如此惨烈之刑讯逼供。

 

拾贰

12月8日,受北京律协刑法委和刑诉委联合安排,在北京律师学院为青年刑辩律师授课,题目是《人身伤害类案件辩护要点》。北京律协的律师培训活动一直搞得很好,从当年的阳光小班,到地质礼堂的千人讲座,每一次都能为青年律师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也曾经是受益人之一。此次培训,除了安排多个类罪辩护要点培训,还安排了刑事诉讼的技能培训,既全面又实用。授课课件,也需要在讲课之前上报审核,从形式到内容,多次往返,反复修改之后才能定稿使用,体现了律协对培训活动一贯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