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5-03-26
高文龙
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常务副主任、合伙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一位年轻律师聊天。我问他在忙什么,他很激动,说最近很忙,手里的两个案子,一个陈年旧案,正在申诉;还有一个在死刑复核阶段,等这两个案子平反、保命之后,他就可以名扬天下,赚大钱了。
这位年轻律师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思:律师真的可以一战成名吗?
其实,这位律师可能不知道,每一个冤案平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律师要具备识别冤案的能力。比如福建缪新华案,当年为了帮哥哥伸冤,缪新华的弟弟缪新荣给很多人发了邮件。这些邮件,有的石沉大海,没有回音。也有人可能看到了邮件,但认为案件不冤,所以没有回复。中国政法大学的顾永忠教授和当时还在北师大任教的毛立新律师认认真真的看了邮件,并且都敏锐的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一起冤案。这一步相当关键,没有非常扎实的证据分析能力和证据体系建构、破解能力很难做到。如果判断错误,不仅律师要做很多无用功,还会误导当事人,浪费司法资源。
其次,要能够准确评估案件平反的可能性。每年在各级法院申诉的人很多,向尚权“蒙冤者援助计划”求助的人也不少,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申诉人,尚权律师事务所对每一封求助信件都非常慎重,每年定期召开研讨会,分析案件,总结经验;还要召开一些不定期的研讨会,专题研讨一些比较急迫的求助信件。对于新收到的求助信件,我们研讨的重点,就是寻找启动案件再审的“抓手”。这个“抓手”,是指能够打动司法机关下定再审决心的案件细节,是一个点,有时候甚至是一句话。这种“抓手”,必须一目了然,让人一听就会产生怀疑:那个案子可能判错了。比如抢劫案中赃物的去向,如果被告人始终供不出来,那这个抢劫案大概率不是他干的;还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中凶器的下落,如果被告人说不出来龙去脉,也十分可疑。
在缪新华案件中,原审判决认定,他杀人后与同案被告人在自家洗澡间内分尸。接手案件后,毛立新律师得知,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但案发现场一直被封存,保留完好,于是他在繁重教学任务之余,专门抽出时间亲自前往查看。在案发现场,毛律师发现,洗澡间很小,根本不可能容下几个大男人在里面分尸。随即,他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福建高院。福建高院非常重视,合议庭成员专门去现场勘验,结论与律师相同。这样一来,案件是否冤屈,便一目了然。
第三,即便律师准确识别出案件确属冤错,找到了抓手,也不意味着案件平反就一帆风顺。冤案的申诉、平反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反复。比如李锦莲案,在他获得无罪判决之前,江西高院曾经启动过一次再审程序,开庭时,所有人都认为李锦莲必然无罪,但判决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江西高院宣布维持原判,李锦莲继续返回监狱服刑。
2021年1月,尚权“蒙冤者援助计划”将湖南阳前伟强奸杀人案纳入援助范围,由胡佼松律师和刘祚良律师具体承办,至今已经四年有余,司法机关仍未决定再审。在此期间,两位律师先后30多次前往湖南衡阳、邵阳,深圳(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以及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履行会见、阅卷、勘查现场、面见法官陈述案情等工作职责,所需差旅费用全部由尚权律师事务所承担,两位律师亦无偿代理本案。因为本案已经纳入“蒙冤者援助计划”,在两位律师的要求下,所里还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案件的证据分析、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申诉策略进行讨论,以求让申诉工作尽善尽美,早日打动法官,决定再审。
第四,冤案平反,律师并非居功至伟。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与尚权律师事务所联合发起“蒙冤者援助计划”。十年来,尚权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参与平反了一些案件,我们对这些案件进行梳理后,发现了一些共同点:第一,每个案件都有一个亲人在锲而不舍的申诉;第二,每个案件都有一个有担当的法官或者法院,决定再审;第三,申诉过程中都有一些有良知的学者、媒体持续呼吁;第四,每个案件都有一批或者几批律师,前仆后继、无怨无悔的代理申诉。这四个因素中,第一个最为关键,直接关乎案件申诉的成败。比如缪新华的弟弟缪新荣,念斌的姐姐念建兰等人,他们不仅相信自己的至亲之人不是真凶,还在所有人都万念俱灰的时候,没有选择放弃。没有他们长年累月的奔走呼号,这些案件很难有机会平反。这四个因素中,律师的作用可能是最小的,至少律师不能居功自傲。毕竟律师没有自始至终参与申诉,也没有资格书写再审无罪的判决书。
死刑复核案件的办理,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时候,律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依然不能为被告人保命,更遑论通过这类案件出名。
疫情期间,受司法部指派,我办理了一起死刑复核阶段的法律援助案件。这个案件的结果颇为讽刺,辩护词被司法部收入《死刑复核法律援助辩护词选编》,被告人却被最高法院核准死刑。
为了更好的办理死刑复核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尚权律师事务所在成立之初,就向社会公开承诺,免费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后来,尚权律师事务所又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启动死刑复核法律援助项目,免费为死刑复核阶段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几年来,这些公益活动也算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张雨律师,仅在2024年,他一个人就有五起案件没被核准,可谓成就斐然。
死刑复核案件辩护,除了考验律师的专业水准,还考验律师的心理素质。毕竟在这类案件中,核准是常态,不核准是例外。律师要做的,就是精研法律与判例,总结实践经验和司法规律,努力为死刑复核阶段的被告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争取枪下留人。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更是人工智能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律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说是机遇,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创建自我宣传的平台,尽情展示自己的专业形象,不必再通过口口相传让别人认识自己;说是挑战,是因为大家都在自我宣传,这无形中对冲了彼此的宣传效果。展示平台的多样化,也对律师的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专业不济,平台越多、越高,效果就越差。就像唱戏,国家大剧院当然是最高舞台,每个演员都希望去那里登台表演,以求一鸣惊人。但如果水平不行,去了最高舞台,反而露馅,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猫着,这样别人还有可能误认为你是个高手。
对当事人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需要的律师都一定是专业、智慧、勤奋、勇敢四者兼备。作为律师,最好不要想着通过一两个案件就名扬天下,成为大律师。要知道,在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任何行业,都是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要吃得下苦头,耐得住寂寞,要学会结硬寨、打呆仗,才能做到以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
来源:刑事辩护高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