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5-04-01
2025年3月23日至29日,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与国家检察官学院内蒙古分院联合举办的国内首次“检律同堂实训”,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
参训学员覆盖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吸引了60名刑事检察业务骨干和60名优秀律师参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永君全程关注培训进展,并亲临教学现场观摩,对课程设置给予肯定。
本次培训采用“专题讲授+对抗演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围绕“证据运用和庭审能力”这一主题,课程设计以问题为导向,涵盖了庭审发问、证据审查、举证质证等8项实训内容,针对刑事检察、刑事辩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着重提高控辩双方的讯问发问、举证质证等出庭能力。
课程特邀优秀检察官、律师、学者三方师资授课。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田文昌,作了题为“从律师角度看无罪案件的原因和庭辩焦点”的精彩演讲。国家检察官学院内蒙古分院副院长鲁坤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王君以“刑事证据法实务”为题,先后作专题讲座。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刘仁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门金玲、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梁雅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吴琼、吴悠然、王冠艺等,组织学员开展“头脑风暴—模拟演练—复盘点评”闭环训练,促进检律双方换位思考。呼和浩特市检察院法医庞统在鉴定意见专场,通过颅骨损伤鉴定等实例,讲解演示了“非专业人士如何发现鉴定漏洞”。
在实训演练中,采用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研发的诊所式、实操式、互动式培训模式,结合《法庭调查规程》设计模拟案件,围绕被告人、证人、被害人、鉴定人四类对象的发问与质证,由律师与检察官分组对抗,还原真实庭审场景,学员完成从发问到质证的全流程操作,强化实务技能。
本次检律同堂实训,全程实战演练,控辩角色互换,每天头脑风暴,开创了刑事检察、刑事辩护业务培训的新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检律互动交流,提高各自的公诉、辩护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
培训期间,学员参与度极高,吸引大量旁听人员。满意度调查显示,98%的学员认为实训课程针对性极强,有效提升出庭能力;多名检察官反馈律师的发问技巧启发了公诉策略优化;律师代表则感慨更深入理解了检察办案的证据标准。
培训结束后,还举行了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通过诗朗诵、三句半等节目,展现检律协作的生动氛围。
“此次培训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实践探索,未来将持续优化实战式培训,推动形成‘对抗中合作、合作中共赢’的法治生态。”据悉,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将此类培训纳入年度常态化项目,为全国检察系统的实训式教育培训提供“内蒙古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