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罪认罚案件上诉权的设置存在多元价值冲突的情形,基于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的平衡需要,应当明确赋予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在上诉权的设置上,应当对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的上诉权进行限制,要求速裁案件被告人上诉必须有正当理由,而认罪认罚案件适用其他程序审理的则无需附加理由。速裁案件被告人上诉的正当理由主要包括:定罪问题,主要包括被告人一审程序中的认罪是非自愿的以及一审判决作出后出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第219条进行修订,体现了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加大惩治力度的立法精神。但是,从司法实践看,由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状没有区分行为主体,在认定行为类型时易混淆和产生争议,不同行为类型造成损失数额的认定方式不同,直接影响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定罪处罚。因此,准确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类型是定罪量刑的基础和前提,笔者认为,只有厘清行为主体和侵权手段,才能准确认定侵犯商业秘密
为进一步提升办理证券犯罪的工作能力和司法水平,10月18日上午,上海一中院在十一楼信息管理中心举办金色天平暨知刑讲堂学术活动,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为该院刑庭干警作题为我国证券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的专题讲座。王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刑法学科召集人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副会长曾挂职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北京市昌平区人
合同诈骗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罪名。该罪自1997年刑法修改时纳入刑法以来,关于其适用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其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分。通说认为,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普通诈骗罪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二者的法定刑相同,但前者的立案追诉标准略高,体现了对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的一种弱保护。从1997年刑法修改的时代背景来看,刑法第224条,对应着当时的经济合同法,故而合同并非任何的契约与意思合致,而是限于为实
存疑有利被告人原则的实践现状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所谓疑,指事实认定方面的疑问,即裁判者对于指控的犯罪事实未能形成定罪判刑所必要的心证,从举证者的角度看,即对指控犯罪事实的证明未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容易引起较大争议的事实疑问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第一,行为人的同一性之疑,即对被告人是不是指控犯罪的行为人存在疑问。如杜培武故意杀人案、聂树斌故意杀人案、张辉张高平强奸杀人案,都存在这样
从触犯了刑法就要受到惩罚的角度来看,刑法限制了自由;但从限制国家刑罚权的角度来看,刑法保护了自由。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是保护自由和限制自由之间的协调和均衡。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遵守罪刑法定原则和比例原则。一、刑法的机能 不管你是不是法律专业的人,想必对刑法这两个字都不陌生。那刑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法呢?它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还是为了限制我们的自由?其实刑法的定义很简单,它是规定犯罪及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