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仅在外观形式上与自然人创作的作品无异,而且实质上蕴含人的独创性表达,有必要给予刑法保护。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属性和权利归属不明导致侵犯著作权罪的适用存在理论障碍。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作品的认定有必要从作者中心主义转向作品中心主义, 不应过度限制独创性主体范围,满足最低独创性标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当被界定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生成式人工智能因不具有
在刑事司法领域,当被告人提出一个无法证伪的幽灵抗辩时,控辩双方的理性交锋可能陷入认知困境。一般而言,幽灵抗辩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了减轻或免除罪责,提出的难以查证的抗辩。幽灵抗辩的本质是策略性模糊,其形式特征为:不是单纯的否认指控,而是提出新事实主张,如在毒品案中辩称不知是毒品,仅帮朋友带茶叶;内容具有一定合理性却无法查证,如盗窃案中称赃物系善意购得,但卖家信息不详;依赖被告人独知的信息领域
摘要依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第201条的规定,量刑建议的效力延展至审判阶段,约束庭审法官的量刑裁量权。由于量刑建议一般应当采纳条款的扩张适用,其对程序公正与量刑公正均产生了连锁影响。由于审查起诉阶段牺牲了被告人量刑听审与量刑辩论权利,加之检察官担当审判之前的量刑法官产生的各种反作用力,量刑建议一般应当采纳条款对刑事程序公正有一定的反向阻力。同时,由于检察官在审查起诉阶段难以尽责尽职进行量刑调查,更难
正值《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之际,建立健全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成为修法的一个重要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现行立法对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的规定与实践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都没有对涉案财物处置的实体与程序作统一规定,相关处置规范分散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不同章节条文中。1 关于涉案财物的含义和范围涉案财物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被公安司法人员称作为赃款赃物,是对因犯罪而取得的财物的统称。
员额法官人均办案量长期高位运行隐患堪忧根据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人民法院收案总数为4601 83万件,结案4541 89万件。而目前全国法院系统共有员额法官12 82万人,折算下来,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量为354件。另据媒体统计,近年来,全国法院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量一直稳步增加。2017年,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尚为187件,2022年已增加到242件;2023年更是骤升至357件,2024年基本持平。不仅如此,2023年全国有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部H省一年半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出罪数据的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量刑不均衡、实质出罪率较低等问题,司法机关并未针对客观危险的有无与程度进行充分论证,笼统得出出罪结论。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客观危险判断,应当以保护公共交通安全法益的立法目的为核心。构成要件的实质解释为客观危险的判断提供基础性标准,应当允许醉驾行为人例外地反驳立法推定的抽象危险,但书条款的司法适用为客观危险有无及程度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