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刑法立法进入一个明显活跃期,犯罪化和刑罚调整成为刑法立法的主基调。在犯罪化提速的过程中,刑法调整范围向传统上的由行政法、民法调整范围扩张,一些还没有被行政法、民商法所规范的行为,刑法率先作为犯罪处理,这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网络犯罪、基因编辑犯罪等都有所体现。对于这种现象,有学者将其总结、提炼为法益保护提前刑法干预提前预防性刑法等学术性表达,并结合刑法原理给予褒贬不一的论证。
刑事合规可以成为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刑事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在针对企业的案件中,如果涉案企业已有或者建立起完善的合规机制,足以起到预防犯罪作用的,可以减轻处罚。 检察建议是我国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参与社会治理职能的方式,其在功能上与合规计划、合规建议相同,且更能体现检察机关的主导性。 刑事合规是境外一项针对违法犯罪企业的司法从宽制度以及帮助违法犯罪
刑事缺席审判不能影响审判的公正性,应当符合司法公正的伦理标准。司法重在取得公信力,公信力来源于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的实体公正和建立在自由保障原则之上的程序公正。 刑事缺席审判案件具有从立法到具体实践的指标性意义,体现了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新的法治途径在司法实践中的确立,显示我国反腐败的司法努力取得的新成果,彰显了检察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程序推动和质量把关作用。 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缺席审
针对贪污贿赂及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的缺席审判应严格坚持以被追诉人在境外为适用前提,这个红线不应当突破。 在启动缺席审判程序时要审查调查机关或侦查机关是否充分尽责,必须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才考虑适用这一程序;还要考虑适用缺席审判程序将来执行的可能性,毕竟这一程序的运行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严格限制的精神下可以适度扩大,立法适度扩大后司法才有条件依据个案严格限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
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遇到一对一杀人案件,被害人已经死亡,没有目击证人,只有犯罪嫌疑人一人的供述和辩解,对于犯罪嫌疑人辩称是正当防卫行为的,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还是无罪往往成为司法难点。笔者认为,对于这类涉案行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实为正当防卫,但也没有充分证据否定正当防卫的,可按疑罪从无原则,认定无罪。 疑罪从无原则,是刑事司法必须坚守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核心的价值理念是宁可错放,不可错判,以最大程
摘 要:评估执法的正当需求和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程序规制命题。移动设备搜查对警察权力的重要性和公民权利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当将移动设备视为人们具有合理信赖的一个信息隐私空间。英国、美国的手机搜查规范上的域内不统一导致搜查实践的多样态、公民权利的保护缺陷。但其应对证据的移动电子化的基本思路——根据信息种类或其他变量进行立法,区别对待搜查条件——对中国相关搜查问题的解释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