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事被告人在实施犯罪活动的同时,其个人财产可能与第三人财产混合,导致难以准确区分赃款赃物与第三人合法财产。而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涉案财物第三人法律地位不明确、实体权利范围模糊、权利实现的程序保障缺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对于涉案财物第三人的保护,首先要在立法上明确第三人作为当事人的地位,厘清其内涵和外延,其次,应从知情权、参与权、陈述权、质证权和救济权等方
摘要刑事涉案财产处置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当中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其直接反映在了刑事涉案财产处置程序中的辩护层面。本文就规范处理刑事涉案财物的目的从功能和价值维度进行了分析,立足于刑事涉案财产处置辩护中的实务,就当前刑事涉案财产处置程序辩护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就刑事涉案财产处理的优化提出了优化的策略。当前在刑事涉案财产处置程序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主导地位、救济制度、监督机制、审理程序等方面,在
摘要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是刑事司法领域中关于财产权的司法控制与保障机制。切实保障被告人的财产权益,不仅需要完善的程序保障,更需要辩护人在完整的诉讼结构中针对涉案财产的数额、性质认定与相关查封行为的合法性等提出具有针对性、对于涉案财产处置具有实质影响的财产辩护,真正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受制于重实体而轻程序,重人身而轻财产的司法传统理念与程序机制的设计缺陷,当前的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缺乏独立性与对抗性
摘要共同犯罪中,关于违法所得的追缴或责令退赔被害人的损失,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应如何承担责任,是近几年刑事司法实践的争点,且在非法集资、涉黑涉恶等涉众型共同犯罪案件中,类案不类判现象大量存在。我们通过对共同犯罪责任承担原理的理论探讨、相关制度的对比,再结合对一些地方性刑事司法文件和类案的实证研究,认为:共同犯罪的违法所得追缴,原则上应独立、按份承担。关 键 词:涉众 共同犯罪 违法所得 追缴 退赔
摘要在有效辩护理念被广为接受的背景下,有效辩护的制度化建设将成为提高辩护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死刑具有不可逆性和残酷性,在死刑案件中构建有效辩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具备构建死刑案件有效辩护制度的现实基础,但是强制权主义模式的结构性缺陷、刑辩律师专业化建设落后、法律援助制度实施异化和舆论的消极作用,共同导致该制度本土化建设的难度增大。因此,需要尽快统一死刑案件有效辩护的标准、探索建立无效辩护
摘要有效辩护制度作为西方法律制度的舶来品,自引入我国后就受到了极大重视。以控辩平等原则为核心构建中国特色有效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程序法教义学与司法实践结合之必然。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从实现普遍辩护到构建准入辩护,最后达到有效辩护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有效辩护制度的基本路径。2021年《法律援助法》颁布,其中第26条关于死刑复核案件应指派具有三年以上相关执业经历的律师担任辩护人之规定,最终填补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