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这对概念自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逐渐进入司法实务工作者的视野,随着《人民检察院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工作指引》的颁布,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概念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正式承认,形成了证据三性和两力并存的局面。由此给司法实务工作者带来了困扰,故厘清二者关系势在必行。梳理二者关系的前提应先找出二者关系复杂的成因。在此基础之上,以域外立法以及新《刑诉法解释》为依据,对证据三性重新解读,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正式实施与推行,死刑复核案件的法律援助辩护得到落实,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援助研究院和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于2021年3月27日共同发起了死刑复核案件法律援助公益项目。迄今为止,项目已为近20起死刑复核案件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笔者有幸参与其中,本文旨在结合笔者办理死刑复核案件的实务经验,从死刑复核案件的办理程序和困难切入,分析死刑复核案件中典型的辩护要点,以毒品犯罪和故意杀人犯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轻罪时代。该法治模式转化的立法背景既是由于我国社会治理观念的转变,也是由于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但是在构建我国轻罪治理体系下,轻罪治理存在诸多现实适用问题。为健全我国轻罪诉讼制度,应当从实体完善与程序完善两方面进行,科学设置轻罪立法体系与刑罚配置种类,解决诉讼效率与保障人权的结构矛盾,削弱轻罪附加至被告人的附随后果,以此构建实体与程序相协调的科学轻罪治理体系。关 键 词:轻罪治理
摘要监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认罪认罚案件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监察法与刑诉法相互衔接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后刑事诉讼法在第三次修订时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此外,监察法在出台时针对职务犯罪案件也设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两部法律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范差异入手,对职务犯罪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困境进行探究,从而提出保障被调查人知悉权、律师帮助权,构建多元化强制
摘要少捕慎押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落实,必须从宽把握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适用条件的内涵和外延,建立科学标准的社会危险性评估体系。刑事辩护律师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权益保障责任主体,需要从个案事实中准确挖掘提炼关乎强制措施适用种类的事实要素,做好取保候审申请理由的分析论证,帮助办案机关准确适用强制措施种类,实现保障诉讼进程与保障人权的最佳平衡。关 键 词:少捕慎押 取保候审 社会危险性张晓凯北京市尚权律师
摘要捕诉一体表面上看仅涉及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改革,但其将对刑事辩护产生深远影响。积极影响表现为捕前辩护空间增大,控辩间的沟通更顺畅。消极影响表现为侦捕诉日趋一体化、辩护难度整体增大,审查起诉阶段的辩护空间受到压缩。对此,辩护律师应前移辩护重心、积极与检察官进行沟通、提高刑事辩护的专业化水平、重视对未批捕案件的辩护。与此同时,相关立法亦需适时进行修正,对逮捕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实行有限的证据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