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刑事程序法规范的不断修正,刑事辩护实务理应也正在发生着从重审中辩护,轻审前辩护到审中辩护与审前辩护并重、从重实体性辩护,轻程序性辩护到实体性辩护与程序性辩护并举、从重人身辩护,轻财产辩护到人身辩护与财产辩护并立的形态转向。厘清刑事程序法规范的沿革脉络,明晰刑事辩护形态转向的内涵及要求,对于当下律师做好刑事辩护具有指导意义。在我国,刑事程序法规范的沿革与刑事辩护的发展始终呈现出相互作
摘要大数据证据的法律地位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本体与结构,二是法律性质,三是种类归属。在本体与结构方面,大数据证据仅为大数据报告,其与大数据集、大数据算法共同构成了一种外部性的结构关系。在法律性质方面,大数据证据系意见证据,且该种意见不涉及专门性知识,同时又有别于普通证人的一般意见。在种类归属方面,大数据证据不同于现有的任何证据种类,理应被赋予独立证据种类的地位。这三个问题之间存在着逻辑上
摘要在积极刑法观的指导下,轻罪立法成为近年我国刑事立法的重要特征。以危险驾驶罪为代表,轻罪立法有其积极意义,但导致的问题也值得理性反思。刑法及时回应社会现实增设新罪是必要的,但改变和动摇我国传统违法与犯罪区分的二元制裁体系,特别是为了强化刑法参与社会治理增设轻罪,将本可以由行政法等其他法律或者社会规范调整的行为纳入刑法范围,不应提倡。我国重刑主义的法律传统、权力分配体制以及司法运行机制根本上决
前言近来,采用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等手段,以捏造的事实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的案件数量激增,严重妨害司法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体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2018年两高联合出台了 《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不过,虚假诉讼之行为人有什么特点,案件怎么适用刑罚,虚
前 言少捕慎诉慎押作为一种司法理念或者刑事政策,所体现的是在刑事诉讼中尽量减少羁押,审慎对嫌疑人适用逮捕强制措施,慎重提起公诉,并将对嫌疑人羁押必要性的审查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该政策的有效推行,能够大面积的弥补我国传统逮捕制度的客观缺陷,并且为审前程序中的辩护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协商空间,在此政策下律师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辩护技巧,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见解。一、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概述(一)发展背景及衍
编者按: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拟完善行贿犯罪立法。《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3期刘仁文研究员《论行贿与受贿的并重惩处》曾进行相关研究,2023年第4期再刊孙国祥教授相关研究成果,共飨读者。摘要受贿行贿一起查彰显了反腐败零容忍政策的要求,其重点是对行贿的从严查处。受贿行贿一起查的落实,不仅需要进一步转变重受贿,轻行贿的思维定势,清除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