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之后,采取过激手段如要价超出合理数额的维权方法,索要对方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争议激烈。本文聚焦过度维权的案件,对近十年敲诈勒索罪的无罪判决进行实证分析,梳理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的边界。一、研究样本与对象设定本文分析的对象为敲诈勒索罪的无罪判决及其中的过度维权行为。为此,本文通过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系统,以单人单罪为筛选条件,统计了2013年1月1日到2023年1月1日公布的裁判文书中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标志着醉驾正式入刑。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张军 2020年5月25日),醉驾已取代盗窃成为刑事追诉第一犯罪。随着2023年12月13日《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2023年《醉驾意见》)的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形成了统一的全国醉驾执法司法标准,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处罚与刑事责
编者按 本文为湖南省娄底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清华大学诉讼法专业硕士唐燕的来稿。文章对《刑法》第285条中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理解适用进行了讨论,对于单纯获取游戏玩家当前使用的操作游戏平台画面截图后通过找色点识图等功能识别截图中的游戏内容、获取游戏数据、模拟人工点击、操作、实现自动控制操纵的程序应如何在刑法上定性提出了参
摘要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要求构建刑事实体法上分层次、体系性的判断与适用规则。首先,要准确把握定罪的事实性前提存疑的法律效果。影响定罪的事实存疑,没有轻罪可以选择适用的,被告无罪;存疑事实被评价为不重要时,可以得出被告有罪的结论。其次,进一步认真研判存疑且涉及罪名选择适用的情形。事实存疑的效果并非被告一概无罪,重罪事实存疑,但与其他犯罪存在层级关系的,可以选择适用轻罪或基本犯。轻罪、重罪都存疑时的
一、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两种视角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我国传统见解采取所有权说,近年来,由于受到日本刑法理论的影响,学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本权说和占有说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各种中间说。与这种视角有所不同,由于受到德国刑法理论的影响,有些学者开始从刑法上的财产概念入手来研究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目前主要存在法律—经济财产说与经济财产说之间的对抗。在对财产犯罪的具体问题分析之前,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我们应
一、袭警犯罪概述(一)袭警犯罪的立法沿革警察承担着执行国家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所以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重视对警察履职行为的维护和保障。袭警指的是暴力袭击警察的行为,此种行为不仅危害警察身心健康,而且破坏社会管理秩序、损害国家法律权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袭警犯罪的依法惩治就是维护警察执法职权进而维护法律权威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