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替坏人说好话还是替坏人说真话是辩护律师需要取舍的一种辩护方式,也是备受世人广诟的话题,好与坏的矛盾转化正是刑辩风险之所在。现代法制的中心点是保护人权,相比于辩护权而言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等权利似乎更为突出,但这些权利在被强制羁押的特殊时期辩护权反而更加显著出来了。正是这项权利不是社会的主流权利,被人们长期忽视了,随着国民人权意识的觉醒和网络自由抒发民意的功能,确定了辩护权这项重要人权
医师若想诊治好患者的疾病,就必须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做好对病情的诊断,有时还需要中西医结合,借助于X光、B超等高科技。若单个医生对病情拿不准,还会聘请专家对病情进行会诊。良好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如果本来是肾结石,却被医生看成了肠胃炎,那么患者的疾病将无法治愈。庸医不仅会开刀开错地方,甚至会贻误病人的生命。律师也经常做着对当事人的案情的诊断工作。解答法律咨询,是律师在为咨询者的法律疑难做判断,
摘要: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本身存在缺陷,且有些规定与民事法律规定相冲突,导致适用法律混乱,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公正公平的保护,影响了司法权威。须对这一程序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实现刑事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立,对保障被害人权益、节约司法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刑事与民事具有不同的诉讼性质和特点,两者对诉讼的要求也有本质的差异,加之现行的刑事
针对我国侦查程序立法及侦查实践的现状,强化侦查中的人权保障已是势在必行。其中,确立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身份,扩充其诉讼权利,适度平衡侦查程序中的控辩力量,已是学界的共识。但很显然,侦查实务部门对此却持质疑和否定态度,他们的主要理由是:我国犯罪形势严峻,而侦查能力相对低下,因而,许多改革不具备实施条件。分歧的焦点,是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犯罪形势、侦查能力等基本国情,以及如何看待辩护权扩充与侦查能
【摘要】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第二审程序中的特殊原则,是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基石。自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尤其是最高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争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中对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刖作出具体司法解释后。在第二审程序中,对仅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能够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基本杜绝直接加刑的问题。但是,实践中也存在利用与第二审程序相关联的审判监督程序和发回重审制度,对仅有
【摘要】案发经过材料为提高诉讼效率、正确量刑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的证据地位颇受质疑。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案发经过的内容考察它的法律属性,并提出部分肯定说,将情节部分认定为书证,以此为基础,进行去异质化的改革:在内容上,仅保留量刑情节部分;在称谓上,统一改称为到案经过;并建立完整的证据链条体系。【关键词】案发经过证据书证困境路径在人权备受推崇的今天,无罪推定、审判中立等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