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犯制度是刑法总则制度中最复杂,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相较于中国刑法,俄罗斯刑法有关共犯制度的规定更加凸显从重处罚的价值取向(相对于单个人犯罪)。这不仅体现于《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七章关于共犯制度的专章集中规定(第32条至36条),而且还见诸于总则其他条款(第31条第4、5款;第63条第1款第3、4项;第67条),以及分则诸多条款有关共犯责任和特别共犯的立法规定。与此同时,虽然俄学界对于共犯制度的研究已近20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法律适用应当坚持的基本价值追求。刑事案件的高质效办理需要重视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需要现代司法理念、精湛专业知识和科学刑法适用方法的支撑。重视以下刑法适用方法,有助于提升案件办理的质效。 第一,重视实质解释,在形式与实质的对立统一中科学适用刑法。实质解释,强调的是在坚持罪刑法定的前提下实质地理解和认定犯罪。实质解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刑法
摘要随着网络暴力事件不断进入公共视野,如何依法有效治理网络暴力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网络暴力干预的阶段越靠后,暴力行为依托于网络技术传播、叠加、积聚的指数递增后果就越恶劣,治理难度与成本就越高,甚至难以遏制恶性事件的发生。网络暴力场阻断旨在遏制网暴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建立以潜在被害人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平台基于内容管理义务、用户管理义务、安全管理责任以及综合性刑事预防义务,根据技术正当程序及比
摘要侵权法规制是网络暴力协同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主要依据是过错责任下的知道或应知规则和通知—删除规则。但该规制路径面临一系列难题:通知—删除规则适用人身权益面临挑战,网络侵权的预防和取证难题亟待破解,侵权法规制与公法规制缺乏有效衔接。这些难题凸显了目前我国网络侵权规则存在的制度困境。破解这些困境,就应该厘清平台应尽注意义务,合理设定平台主体责任;明确技术规制法律依据,推动破解在线治理难题;规定
摘要私权模式的法律救济机制适配于对传统言语暴力的处理。网络暴力不应定位为个体之间的侵害,而应解读为社会系统性力量对个体施加的权利侵害,这使得网络暴力表现出不同于传统言语暴力的特性。私权模式的法律救济机制已然丧失现实基础,与网络暴力的治理需要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有必要在以国家—社会—个人三元结构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中来考虑对网络暴力的应对。个人在面临社会性压制时仰赖公权力的保护,故而网络暴力涉及的是
摘要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诉讼程序中,投资人诉讼地位的确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目前不管是司法实务界还是学界,对于投资人诉讼地位的认识与处理还相当混乱,做法各异,观点不一。从诉权视角来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诉讼程序是追究集资人刑事责任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解决违法所得问题的追缴退赔程序的结合,具有诉的合并特点。在这两种诉讼程序中,投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诉的利益,因而投资人的诉讼地位宜以刑事诉讼程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