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的非法可从非法的认定方面不同分为行为非法与内容非法。前者是指产生债务的行为是非法的,后者是指债务的内容是非法的。 □非法债务的刑法适用,关键在于正确区分催收非法债务犯罪与非法占有型犯罪。非法债务的非法属性从表面上看排除了占有的合法根据,但要成立刑法上的非法占有还要看非法债务的形成是否具有事实基础。 债务本意是在法律关系中,债务人对债权人依法承担的相应义务。既然是依法承担的义务,非法债
摘要刑事合规的立法化是其激励机制真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之路。域外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刑事法方面进行广泛且持续的立法,包括免责事由、减免处罚、一般诉讼规则、暂缓起诉等,提供了颇为丰富的立法经验。刑事合规的中国化绕不开立法。在实体法方面,单位犯罪的立法调试是重点,既要考虑单位犯罪理论体系的衔接,也要从单位合规计划的构建、实施、激励等方面进行详尽规定。在程序法方面,应激活强制措施、强制
【摘要】认罪认罚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存在反言抗诉的现象,即对采纳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被告人未上诉且没有新事实和证据的情况下以量刑明显不当为由对一审判决提出抗诉。反言抗诉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困境表现为人民检察院转嫁纠错途径、减损制度价值、侵害裁判权威、权利保障缺位,本质是量刑协商契约关系与检察机关领导关系、法律监督职能的冲突、案件实质真实、实质公正与量刑协商契约精神的冲突。减少反言抗诉的负面作用,人民
摘要进入数字时代,在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证据种类中已然分叉出新的证据类型——大数据证据。基于不同的底层技术支撑,大数据证据与传统意义的电子数据、鉴定意见有着本质区别。但遗憾的是,学界与实务部门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潜在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证据制度变革。实践中,司法人员对大数据证据的审查判断保守地依附于传统证据类型的审查规则或印证结论。这种依附性证明力规则会带来诸多弊端:在事实查明方面,大数据证据真
摘要:统计数据表明,伴随着持续的社会转型,中国犯罪类型的结构呈现出危害公共安全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比重趋于增强的态势。究其原因,与公职懈怠、制度落空等治理漏洞不无关系。治理漏洞不仅有损于公共利益,而且忽视了相关群众的期待,易于动摇他们的道德信念,甚至会引发某些深感因治理漏洞而致自身利益受损者的强烈不满,从而发生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因此引发的犯罪也可谓是一种涉众失范型犯罪。制度规范对权力的控制
内容提要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为网络违法犯罪预备行为实行化的立法范式,兼具帮助行为实行化的色彩。在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区分上,应当通过目的行为是否仅限于犯罪行为、目的行为是否系行为人本人实施、手段行为的载体是否仅限于网络空间,以及手段行为是否具备技术性、职业性、中立性特征等标准进行判断。当目的犯罪处于预备阶段时,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行为人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与目的犯罪预备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