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无罪判例是无罪辩护的重要重要指引;总结职务犯罪的无罪辩护要点,对于实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监察法》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强职务犯罪打击的背景下,司法实践中受贿罪无罪案件审理现状如何,有哪些无罪的认定理由?就此,本文深挖司法大数据,实证研究该类案件的无罪判决理由。一、研究样本与对象设定(一)样本来源本文的数据分析样本来源于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平台,数据来源为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及其他
导论:混乱且矛盾的刑事证明责任理论体系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德国刑事诉讼法学者朱利叶斯·格拉泽(Julius Glaser)最早意识到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的重要区别。此前的诉讼法理论及实践均从提供证据责任立场把握证明责任的本质,而格拉泽在1883年出版的《刑事诉讼手册》中认为,法官将对其真实性不能形成心证的主张必须视为不真实,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据此,证明责任应与举证责任作一严格区分,无须考虑当事人对系争事实的任何证
摘要我国刑法专设虐待罪彰显了中国法律体系对家价值的维护。但在刑罚配置方面,其法定刑与同类犯罪相比却较轻,与社会日益增强的平等意识,权利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现代家庭观相冲突。关于虐待罪的刑罚配置是否合理,学理上亦形成了不合理说与合理说对峙的困局。前者诉诸家庭伦理、文化传统等法外理由,未清晰揭示出虐待犯罪的独特社会危害性,不能深入到刑法学内部形成有力批判。后者将故意伤害罪的保护法益等同于虐待罪
摘要在刑法中,举动规范通常被视为不法的根据。文章通过对举动规范概念的分析发现,该概念的某些内涵及其要素并非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指向抽象人(personal),而是指向具体人(a-personal)的不法理论。因而,只有将举动规范概念置于以人为中心的实质法理论中考察,才能使举止规范的概念内涵符合自由法的理念。关键词:举动规范;行为规范;制裁规范;实质合法性原则一、引言近数十年来,刑法学中举动规范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问题提出案情简介:2021年10月,邱某、徐某在杭州某地出资开设养生馆,由徐某担任法人。邱某、徐某事先商定为客人提供口交等养生服务。邱某招募情人颜某担任收银,后又招募李某担任经理。该养生馆不到一个月即被公安机关查处。经统计,共提供口交养生服务近300次,获利人民币10余万元。在此期间,李某根据邱某的授意招募了2个技师,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接待客人,送茶水,安排技师上钟,打扫卫生和购买日常用品,用公用手机与
摘要新型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中,传统侦查技术已经无法应对海量资金数据洪流,大数据侦查技术因势而生。此类案件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开展侦查取证,尤其是回溯、分析海量资金数据,穿透识别资金来源与流向,将成为该类案件办理的杀手锏。与此同时,大数据侦查也给大数据证据的审查运用带来新的挑战。司法机关有必要从实践出发,将大数据技术特征和证据法理论相融合,构建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大数据证据的审查运用规则。在证据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