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捕慎诉慎押作为新时期的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必然会对刑事司法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涉及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将会对公检法三机关的办案方式产生重大导向作用。至少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公安机关提捕率将会下降随着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公诉引导侦查的功能加强。加之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公安人员的传导作用,提请批准逮捕标准与批捕标准渐趋一致。提捕环节公安机关的分流功能得以
一定条件下的见危不救入刑研究黎宏 | 文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编者按昨天法学学术前沿推送著名法学家郝铁川教授的一篇梳理文章《从某些人对拐卖、殴打妇女行为的冷漠看制定见危不救罪的必要性》(详见文末),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激烈讨论。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这个问题真正的学术讨论,法学学术前沿精选两篇核心期刊和权威刑法学者的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和讨论,文末有在这个主题上的其他文献。内容提要尽管
摘要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刑事证明客观化的现象,近年来更是伴随着对刑事错案的深刻反思而得到强化。强调客观证据和必然性推论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对保障查明事实、贯彻疑罪从无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放纵犯罪和证明僵化的弊端。片面的客观化并不是实现发现真实目的的必然路径。刑事证明的本质是依据证据和推论获取具有高度盖然性的事实认定结论。裁判者运用整体主义解释的方法进行事实认定,需要依赖补助证据与或然性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典型立法例,其帮助行为并不限于共同犯罪中的帮助行为,还包括其他的帮助行为。 中立帮助行为,不仅包括行为客观表现的中立,还包括行为人主观内容的中立,同时该中立帮助行为应对相关犯罪行为的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当行为人所追求的目的并不具有合法性时,外表中立的业务行为便不属于中立帮助行为的范畴。 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设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来
编者按近日,《中国应用法学》公众号推送了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罗智勇等撰写的《<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一文,对司法实务中减刑、假释案件的实质化审理程序进行了权威解读,引发读者广泛关注、反响强烈。为满足广大读者阅读需求,本期《中国应用法学》公众号,特此推送罗智勇副庭长在《中国审判》发表的《关于死刑复核程序中引入法律援助的若干思考》,本文对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
编者按2022年5月29日,首届刑事辩护专业化论坛暨第100期尚权刑辩沙龙在线上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与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国内十余家刑事专业律所共同参与。论坛的主题是刑事诉讼有效质证。论坛全程对外视频直播,持续11个小时,在线实时收看达2 5万余人次。与会20余名发言嘉宾,围绕论坛主题,针对刑事质证基本原理言词证据、笔录证据的质证鉴定意见的质证电子证据、视听资料的质证以及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