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侵吞公款打赏主播的类案早已屡见不鲜,并因犯罪对象为公款和行为手段为打赏而引发热议。综观相关案件,直播打赏通常涉及用户、直播平台、主播三方利益主体,甚至还可能涉及直播公会、经纪公司等其他主体,这使得法律关系变得尤为复杂,并由此导致公款打赏案在打赏款追缴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如在会计侵吞公款打赏主播一案中,法院正是以此为理由认为不宜直接在刑事审判中通过刑事追缴
2016年12月8日,法国国会通过了《关于提高透明度、反腐败以及促进经济生活现代化的2016-1691号法案》。该法案沿袭了法国财政部长米歇尔·萨宾于1993年提交的第一份反腐败法案,故被称为《萨宾第二法案》。这部法案共有9编,169个条款,涉及对法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货币金融等法律的修订和补充。法案吸收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和英国《反贿赂法》的相关内容,确立了反海外腐败行为的制度。该法创立了专门的反腐败机构,确立了
编者按这是名家专栏的最后一期。非常感谢张明楷教授在百忙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从今年4月21日刊发的第一期,到今天刊发的最后一期,共刊出十期。这十期的内容是从刑法总则的因果关系理论不作为理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到刑法分则的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非法拘禁罪的认定寻衅滋事罪的认定等,均是长期困扰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这里的每一篇文章不仅具有缜密的法律思维,还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事实上,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告诉读者遇到类
编者按:原文发表于《刑事法学研究》(辑刊),由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发行、吴宏耀教授担任主编,由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崇杰律师资助出版。于2020年创刊,每年出版2辑,目前已经出版2辑。2022年6月、12月将陆续出版第3-4辑。摘要以大阪地检特搜部篡改证据案为爆发点,日本检察侦查权在权力行使过程中过度依赖口供的现象受到猛烈抨击,寻求适当的、多样的供述证据收集方法成为日本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单一案件中出现海量电子数据,技术性证据呈多样化趋势,这对技术审查人员的知识储备、技术审查软硬件设备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性证据审查是审查判断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举措。提升技术性证据审查水平和能力,是当前司法机关面临的共同任务。在现代技术性证据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建立健全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不可或缺。 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技术性证据特别
刑事诉讼法第176条第2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但是,司法实务中存在着案件罚金数额不统一的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不断激增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表现突出,如何准确把握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罚金刑的标准,已成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精准确定该类案件中的罚金数额,应当全面考量涉案要素、遵循最优顺位选择、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