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与刑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刑法采取何种基本立场、通过何种路径实现现代化,是刑法学界需要思考和回答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我国频繁出台的刑法修正,凸显了刑法积极发展的趋势,刑法学界称之为刑事立法的活性化。对此,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评价,并形成了积极刑法观和消极刑法观两种立场之争。事实上,刑法本身是国家社会治理工具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作为治理工具的刑法现代化,在国家任务变化的同时,调
出租、出售信用卡是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实践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最常见的案件类型之一。帮信罪相关司法解释针对支付结算等特定类型的帮助行为规定了特殊的定罪量刑标准,而鉴于信用卡的支付结算功能及其在信息网络犯罪中的实际作用,实务中相当多的案例将出租、出售信用卡定性为支付结算型帮助,但亦有观点认为将该类行为认定为支付结算并不妥当。笔者同意后者的意见,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语义上分
摘要认罪协商中的信息偏在是指控辩双方由于掌握的案件证据信息不均匀和不对称,从而影响其无法作出最优选择的现象。信息偏在是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中的普遍现象,包括控方信息偏在和辩方信息偏在,其中,控方信息偏在是主要的信息偏在现象。信息偏在的主要成因是证据开示制度缺位、值班律师制度自身存在缺陷等。信息偏在的风险包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刑事误判和司法资源浪费。为了克服认罪协商中的信息偏在现象,应当构
说明本文系根据作者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法学院等主办的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保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发表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本次会议围绕王某某案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王某某涉嫌猥亵儿童案一审宣判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该案目前尚未形成生效裁判,关键证据被告人口供、被害人陈述以及同案犯周某某供述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隐藏于证据之
根据我国刑法第153条第2款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主体,但是,其法定刑比自然人犯本罪要低。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对自然人和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规定了不同的定罪量刑标准,从而进一步凸显了区别自然人犯本罪与单位犯本罪的意义。笔者认为,准确理解单位犯罪的相关刑法理论,对于指导针对不同犯罪主体触犯走私普通
编者按为了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创新期刊传播形式和方法手段,有效发挥期刊在学术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快融合发展、提升国内国际传播能力,推动学术期刊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升级,自2022年开始,《政法论坛》将秉持创新发展与严格把关并重的原则,探索实施网络首发制度,从2022年第1期始于中国知网陆续推出网络首发文章,并于政法论坛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敬请关注!摘要: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