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需要司法活动保持实质上的一致性——非仅形式上的相似。近些年来,对于司法活动的法学实证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其中不乏技术纯熟、问题意识明确的文章,然而应当指出的是,部分研究执着于表象上的做法共性,而未能深入研究样本、变量背后所蕴藏的理念共识。这就意味着,虽然诸多研究旨在通过裁判文书等素材、利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大数据研究的思路深
编者按2022年3月11日,知名书评人绿茶(方绪晓)先生造访刘仁文教授的书房,漫谈书与人生。在采访最后,绿茶先生请刘仁文教授为他这样的刑法圈外读书人推荐5本刑法学与犯罪学方面的书籍。刘仁文教授强调,别人的荐书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关键是自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判断去多读书、读好书。以下即为此次视频,感谢绿茶书情的授权。顺附上刘仁文教授过去推荐的十本书,一并供读者参考。以下为刘仁文教授2008年应《检察日报》之邀
刑事合规的四个问题刑事合规关键性的问题或者是认识上的误区,结合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深入企业开展刑事合规体系的探索,现主要从律师事务所或者是律师怎么开展真正的刑事合规业务,谈几点意见。第一个问题是,刑事合规与传统的企业合规是不是一回事?传统的企业合规很多企业都熟悉,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合规、劳动用工的合规、环境保护的合规、金属和产品监管的合规等,一般观点认为刑事合规是传统企业合规的分支,即刑事合规是企业
【典型案例】甲,A县原县长,中共党员,2021年案发;乙,私营建筑企业主。2018年至2020年期间,在甲的帮助下,乙先后承揽A县8个工程项目。为此,乙在每年中秋节、春节前后,以过节看望的名义分5次送给甲钱款共计100万元。此外,2018年至2020年期间,甲及其家人多次接受乙安排的宴请、旅游,花费约2万元,但未能调取相关客观证据;收受乙所送茅台酒共计6瓶,案发时已消耗。【分歧意见】案例中,对于甲利用职务便利为乙谋取不正当
近年来,随着行受贿形式日渐隐蔽和多样化,亲属间行受贿行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如,国家工作人员郑某利用职务便利,为其胞弟郑甲承揽工程提供帮助;郑甲获利近3000万元后,以兄弟帮衬为由,为郑某购买了一套价值300余万元的房产,该行为是否构成贿赂犯罪?由于刑法对行贿主体身份并未做特殊规定,若亲属间行受贿行为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同样可以成立贿赂犯罪。但在实务中,亲属间的权钱交易行为,往往隐藏于因亲情伦理衍
摘 要犯罪专业化是指犯罪人在多次犯罪中倾向于犯下同类型犯罪的现象,以先前犯罪经历预测当前罪名的方法来探究犯罪专业化问题比较符合中国社会的特点。以260名有先前犯罪经历的在押犯人为研究对象的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了犯罪专业化的存在:即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诈骗和毒品犯罪6种(类)罪行中,每一种(类)先前犯罪行为都与同类型的当前犯罪行为显著相关,即以往某种类型的犯罪经历将大幅增加后续犯同类型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