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6月3日,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承办,靖霖刑事律师、浙江大学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诉讼法中心共同协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研讨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这次研讨会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与有效辩护的具体行动,也是司法实务界与法学理论界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刑事辩护制度最新
摘 要刑法同类解释规则中同类之判断标准,有犯罪构成符合说、同一类型说(类似情形说)和实质符合说等不同理论观点。实质符合说强调罪名实质内涵,并重视明示行为类型本质特征,是较为可取的立场。它不但是个罪兜底条款的解释原理,而且是双层次同类判断的指导标准。在第一层次,我们应判断违法行为是否符合罪名实质内涵;在第二层次,我们应判断违法行为是否符合明示行为类型本质特征。其中,实质内涵主要通过保护法益予以挖
摘要为了巩固企业合规改革成果,最高人民检察院希望通过修改刑法的方式重构单位犯罪的归属理论,目前主要有两种立法建议。我国当下对于单位犯罪采取唯实论的立场,在单位成员行贿,实现了符合单位行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后,如果要认定单位意志存在,具有将单位行贿罪归属给单位的基础,还需要符合单位决策层认可为本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两个主观构成要件要素。这种认定方案蕴涵单位本身的责任,是一种组织体责任论。据此,如果
摘要财产性数据是指具有可被利用的经济价值且该价值能被市场客观化确定的数据,包括一般数据、大数据集合体、大数据产品、流量数据、数字货币、虚拟财产等。根据数据流通和集合的原理,一般数据和大数据集合体的价值来源于数据流通,无法确立财产权,而流量数据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利益,也无法被视为财物,故而这三类数据都不应被纳入财产犯罪中保护。数字货币和虚拟财产之上只能确立债权,可以被解释进诈骗罪构成要件范围,但仍
前言当前,我国数据安全风险与隐患不断增长,如2022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查证,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647 09亿条,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数据安全关乎个人数据权益、企业经营合规、国家社会安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数据犯罪中常见罪名的主要犯罪行为方式、入罪标准以及数据犯罪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数据安全保护、企业
摘要应激性刑法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是为了应对司法实践中的特殊情况而及时制定的一类刑法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由最高司法机关或最高司法机关联合其他部门制定。应激性刑法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是司法解释和规范文件的融合体,其制定目的包括高效实现司法统一、落实短期刑事政策要求、填补刑法漏洞、对罪名适用集中提示等。但是,应激性刑法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在规范性和功能性上均存在问题。应当从需求端和制定端两个方面对应激性刑法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