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辩护理念源于美国,自1932年的鲍威尔诉亚拉巴马州一案后,美国逐步衍生出有效辩护和无效辩护的理念以及相应制度。单纯地直接借鉴具有浓厚美国法色彩的无效辩护的制度模式和美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特殊经验,无法适应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的现状。需要通过分析无效辩护制度的内在逻辑和外在普适价值,有效辩护理论才能更好发挥其在中国法律语境下的价值。有效辩护的中国化需要通过打造控辩平等对抗理念、发展辩护实体权利内容
摘要近年来,侦查人员通过刑讯逼供等方法使犯罪嫌疑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情形已相对少见。从这个意义上讲,讯问笔录的真实性应当能得到一定保障。但在实践中,部分侦查人员却通过不予记录犯罪嫌疑人的无罪辩解、将指供内容记载为犯罪嫌疑人供述甚至伪造犯罪嫌疑人供述等方式制作出虚假笔录。在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裁判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识别、应对虚假笔录是亟待刑辩律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未成年人作为社会当中一个特别群体,相较于其他妇女、残疾人等能够为自己利益特殊群体,保障未成年人群体合法权益很大程度上依靠社会的自觉性,甚至是成年人的良心。因此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引领下,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该群体伸张公平正义。而未成年人辩护人又是处于诉讼弱势地位,鉴于此,根据针对未成年人特殊性提出的特殊制度入手揭示出当前我国未成年人辩护现状,以此思考辩护律师如何解决辩护有效性难题。关键词:
摘要在缺席审判程序中,为维护程序正当性、维系基本诉讼构造、保障被追诉人基本权利,辩护律师的存在具有必要性。但同时,缺席审判程序内在特点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律师及时介入程序、有效行使辩护权产生了种种阻碍。通过对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进行审视,完善辩护律师的介入问题,从而促进律师在缺席审判中积极参与、充分履责,从而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利,是追求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庭审实质化的必然要求。关键词:缺席审判
摘要量刑公正,是刑事司法领域的应有之义。为了实现同案同判的法治理想,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开展量刑规范化改革,试图对量刑的宏观指导原则和微观操作规则予以规范。然而,基于案件信息不完全、司法环境指向以及法官自由裁量权之缘由,部分法外因素仍然可能对量刑产生隐秘而显著的影响。以2014至2022年北京和上海8534份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犯罪人的户籍状态与刑罚强度存在相关关系,外来人员的刑罚强
摘要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辩护可以分为无罪辩护、罪轻辩护和量刑辩护。刑事辩护是一门需要理论与技术武装的专业化技能,其专业性体现在需要运用特定的涵摄技术穿梭于规范与事实之间,需要掌握规范概念的解释方法和案件事实的诉讼证明原理,其专业性还体现在其特定而专门的伦理规范。刑事辩护是一门技术,其专业化的路径除了律师在法学院对法学知识的学习,更仰赖在司法实践中积累经验和专门的训练。关键词:刑事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