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拟完善行贿犯罪立法。《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3期刘仁文研究员《论行贿与受贿的并重惩处》曾进行相关研究,2023年第4期再刊孙国祥教授相关研究成果,共飨读者。摘要受贿行贿一起查彰显了反腐败零容忍政策的要求,其重点是对行贿的从严查处。受贿行贿一起查的落实,不仅需要进一步转变重受贿,轻行贿的思维定势,清除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理
为什么对人不要一棍子打死?为什么有些时候不能揪住一个问题不放?为什么刑罚要讲究谦抑性?其实都是在容错。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容错?不是说要眼里不揉沙子么?我们对违规违法犯罪的行为为什么网开一面,给他们机会呢?为什么不应该是该怎么办怎么办?这主要是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规则这么多,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而如果都处罚一遍,那就可能没有好人了。为什么说没有好人了呢?因为我们的错误惩罚体系,除了一次性的惩
摘要刑法学是我国部门法学当中最为显赫的学科,也是研究成果浩如烟海的学科。但是以刑法智慧树的形式对其内部构造进行研究却廖若晨星。关于刑法智慧树的内部结构,首先必须弄清刑法智慧树内部构造的根基、重心与全貌,因为这些问题关乎刑法的基本含义、法律特征与基本范畴等基础性问题。除了与刑法本体有关的内容之外,犯罪与刑事责任是刑法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核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与苏俄法系三
摘要救援者损害,即救援者对前行为人所致危险进行救援时遭受的损害。对救援者损害进行客观归责应当以法秩序为根据,构建救援者损害客观归责的教义学规则体系。首先,救援者损害的客观归责,以管控领域的确定为一般规则。先明确救援者损害属于谁的管控领域,再确定谁可以对行为或事件负责。管控领域的具体确定,取决于法定性和规范性两个判断原则。其次,管控领域之内的客观归责,应当排除主观要素,并进行内部责任的分配。最后
摘要本文是对刑法教义学的一个面向的理论探讨,即如何处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作者从李斯特鸿沟切入,李斯特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加以严格界分:刑法教义学成为一门形式的—实证的学科,完全排斥价值判断,由此形成了古典派的犯罪论体系;而刑事政策则是在刑法教义学之外,在刑罚论中予以研究,其以目的性思想为依归,尤其追求特殊预防的效果。李斯特这种把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加以分立与疏离的思想,形成所谓
郑延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赛赛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研究生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22年度学术型研究生专项科研基金课题(项目编号:2022LAW009)研究成果。摘 要基因编辑作为一项新兴生物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也带来了各方面风险。考虑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现状,基因编辑的刑法规制以风险刑法理论为基础,应将伦理安全作为法益进行保护,在具体的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