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新型证券操纵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对刑法规范的体系化阐释带来挑战。证券市场管理秩序并非证券操纵侵害法益的本体,秩序法益也难以发挥犯罪构成界限定位的作用,且证券发行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对秩序法益产生消解效应,需要重新定位证券操纵犯罪的法益侵害。证券操纵行为的危害主要在于破坏了证券市场正常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损害了证券市场效率。将证券市场效率作为刑法规
问题一:如何理解三个善于?人民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新一届党组提出的三个善于,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具体要求,对于检察办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三个善于之间是什么关系?三个善于的要求对于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有何重要意义?元明:三个善于具有层层递进关系,精神内核是统一的,就是要追求实质正义。三个善于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路径与方法,是检察工作的方法与指引。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对政法
基本案情绍兴市检察院以被告人徐勇犯故意杀人罪,向绍兴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徐勇对指控的事实无异议。其辩护人提出,徐勇作案后自首,建议从轻处罚。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2013年9月1日19时许,徐勇与其表兄陈文贤(被害人,殁年34岁)等人在浙江省嵊州市浦口街道东郭村陈文贤家饮酒时,因陈文贤怀疑徐勇此前想偷陈文贤妻子的电瓶车,二人发生争执并扭打。陈文贤持啤酒瓶击打徐勇头部,徐勇遂拔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捅刺陈文贤胸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立法沿革早在清末,清政府就在《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中对侵犯商标管理制度的犯罪行为作了规定,即意在使用同种之商品,而摹造他人注册之商标将商标摹造而使用于同种之商品者知他人之容器包封等有注册商标,而以之使用于同种之商品者等,此类犯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北洋政府颁布的商标法不仅将侵犯商标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还将以欺诈手段取得商标专用权、以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等行为也规定为犯
摘要当刑事立法出现错误,刑事司法应进行必要的补正解释,法教义学必须摒弃立法无谬的神话。补正解释不涉及刑法的动态错误,它只关注刑法的静态错误,即立法者由于疏忽出现了法律语言和逻辑错误。补正解释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以补正之名对行为人作不利类推,将无罪补正为有罪。对于可以补正的错误,补正解释可以通过体系解释、同类解释、当然解释等多种解释方法来弥补立法错误。对于无法补正的错误,只能修正立法。在刑法
摘要不知法不免责在法定犯时代遭受刑法理论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抨击,但我国司法实践却对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责任理论讳莫如深。从裁判理由来看,法院出于刑事政策的考量,认为大规模采纳违法性认识理论将不利于犯罪预防。但该预设存在认识误区,刑法理论须予以澄清。传统批判理由以国家权威主义为论证中介,认为知法义务不具有正当性从而不利于犯罪预防,但因无法言明国家限制公民自由的界限而归于失败。国家义务视角则以犯罪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