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构体系化的刑法理论,能够一体地解决未遂犯、共犯等难题,在遇到难办案件时易于形成司法共识,维护法安定性,实现人权保障目标。但是,体系形式化、极致化的反面是回应性缺乏。在结果归属的确定、财产罪保护法益的厘定、未遂犯和不能犯关系的梳理等方面,都应立足于刑法保护法益的政策目标探寻理论的妥当性。要实现妥当性,必须对司法实务难题抱有浓厚兴趣,关注刑法的公众认同。理论的妥当性有其限度:必须受制于由宪法
摘要网络链接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深度链接为代表的非作品提供的网络服务提供行为。深度链接行为在便利信息流通的同时,也成为侵犯著作权的客观表现形式。司法实践中,对于其是否构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是否可以评价为侵犯著作权罪的正犯,长期存在争议。对于深度链接是否属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学界存在服务器标准、用户感知标准、实质替代标准和实质呈现标准等不同判断标准。服务器标准既不符合信息网络时代对于正犯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问题研究》作者:孙长永 等 著ISBN:978-7-5764-2183-5定价:156 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5年8月主编简介孙 长 永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曾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第四届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完
2023年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其中包括三类立法项目。第一类项目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共79件;第二类项目为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共51件;第三类项目为立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研究论证的立法项目,同时对积极研究推进环境(生态环境)法典和其他条件成熟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被列为第一类,即属于条件比
近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厅正式挂牌成立。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既是世界检察制度的共性,也是我国人民检察制度发展脉络的体现。早在195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设置了侦查厅。199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反贪污贿赂总局,这种由专门检察内设机构履行侦查职能的历史一直延续至2018年《监察法》出台。检察侦查厅正式挂牌成立具有三重意义。在宪法实施层面,标志着最高检以法律监督机关的
摘要催收非法债务罪的保护法益不是公共秩序与民间借贷秩序,也不是公民的财产权利,而只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是指催收高利放贷等非法行为产生的合法本息或合法债务,而不是指催收超出合法本息或合法债务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赌债、毒债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债务不属于本罪的债务。对于以暴力、胁迫等方法催收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的行为,应以抢劫、敲诈勒索等财产罪追究刑事责任;催收非法债务罪与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