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0月25日,在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之际,我国著名法学家、著名法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陈兴良先生应邀莅临南开园,为南开法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刑法适用的方法与规则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南开大学法学院主办、天津市法学会刑法学分会、上海靖霖(天津)律师事务所协办。本次讲座是陈兴良先生继2004年在南开大学建校85周年之际应邀为南开师生讲学之后在南开大学做的第二场讲座,备
摘要依据法律做出裁判一直是对法官角色道德义务的经典概括。但是,此概括忽视了法官裁判适用的规范除法律外,还涵盖其他规则的情形。社会角色道德义务的簇规范存在形态透射出法官角色并非只是由强制性适用法律这一单一道德义务构成。实际上,在裁判中,法官角色的道德义务是复合型的,即适用法律、提升法律和保护法律。在此过程中,法官角色的整全功能是其本质,它与遵从法律相契合,并不会导致角色逃逸的难题。与复合型道德义
摘要类案适用是一种与司法裁判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从类比推理和司法说理的角度看,先例的裁判理由对类案适用承担着正当化论证的功能,它不仅为判断先例与待决案件是否类案提供了实质标准,也为类案裁判规则的形成和适用准备了担保理由。指导性案例的参照适用体现了成文法制度下类案司法适用的基本原理,其可以从类案适用的制度背景及法律方法中获得认识。在指导性案例的体例要素中,裁判理由是对裁判要点的形成和司法适用最为
摘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是我国侦检衔接的重要机制,其直接源于打击犯罪的需要。然而,机制初建的规范偏离了法制,而不断开展的实践也偏离了规范本身。无论是宪法还是刑事诉讼法,目前都没有为这种机制提供明确的规范支持,而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也不充分。以配合为主的检察提前介入侦查,与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的客观中立角色不符,削弱了其法律监督职能。以诉讼职能说法律监督说或综合说为主要基础的理论依据,一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中的醉驾入刑为标志,近年来我国刑法修正案增设的47个罪名中有六成为有期徒刑3年以下的轻罪,轻罪立法的增长使我国的犯罪形态和犯罪结构呈现出双降双升的特征。但犯罪圈的扩大化也让轻罪案件呈爆炸式增长,给我国刑事司法体制带来较为严重的办案负担。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应对轻罪案件的诉讼压力,针对轻罪的办案理念逐渐从治罪转向治理,公安司法机关
摘要坚持正确人权观是推进人权司法保障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新时代以来在刑事司法人权保障领域形成的中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观,不仅是正确人权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构和完善我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应当一以贯之地坚持与发展。中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观孕育了一套极具本土特色的刑事司法人权保障现代化实践逻辑:通过党的领导引领协同治理、通过刑事政策奠定发展方向、通过立法改革构建具体制度、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