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国成立70余年,我国在刑法立法模式上经历了一个由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并存,到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并存,再到以刑法典为主并辅之以单行刑法的过程。我国刑法立法模式的选择既有主观性,直接受制于刑法立法政策和刑法立法能力;又有客观性,受到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刑法立法技术的影响。综合新中国刑法立法模式的演进规律,我国刑法立法模式的选择需兼顾事实、价值和技术三个层面。未来我国应当采取统一的刑法典
编者按小包公智能法律平台由资深法学教授、实务办案专家和人工智能科技人员等组成,专注于法律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基于司法大数据分析、法律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研发定罪量刑、证据审查、法规类案检索、实证研究、企业合规等人工智能法律专家系统,努力践行科技保障司法公正的时代使命。目前的法律AI产品有:企业合规大师、智能量刑预测、智能类案检索、智能法规检索、实证分析平台等。小包公智慧法律
犯罪认定需要科学的方法作指引,司法者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犯罪认定,才可能产生一举其纲,万目皆张的效果。如果对科学的方法不能运用自如,甚至在复杂的犯罪认定情势面前无所适从,就会使犯罪认定机械僵化,不能使刑法适用产生活生生的正义。尽管认定犯罪没有精确的方法可以依循,但笔者认为,下列五种宏观方法对犯罪认定颇为重要的。不寻求犯罪区别。实践中,一些司法者常常感觉有些刑事案件比较棘手,不好确定如何定性,
摘要刑法解释限度,是指刑法文义解释所不能超越的、法律文本(刑法文本)所限定的文义界限和程度,以确保刑法解释对象和解释结论的合法性(限度)。刑法解释限度所欲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刑法解释合法性问题,而不解决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问题。刑法解释限度的判断标准,应当以法律规范用语的语用学所可能确定的、符合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语言意义为标准,可以简称为语用意义的国民预测可能性说。刑法解释限度的诠释学功能,是指刑法解
编者按编者按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在作最高检工作报告时指出,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检察机关更加自觉融入国家治理,依法能动履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2022年,检察机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法能动履职,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在此,本报特开辟依法能动履职专家笔谈栏
犯罪构成要件是刑法学中的重要理论,也是刑事司法实务中需要反复思考运用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律师而言,在承办具体的刑事辩护业务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运用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经常重复的问题。我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执业心得,谈一点体会。犯罪构成要件,是指一行为要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全部成立条件。刑法学理论上对此有四要件说和三阶层说,前者在司法实务中被运用的机会还比较多,后者在理论上已经逐步被